我們來簡單扒一下時間線。曹操20歲舉孝廉入仕,公元184年,黃巾起義,他受命征討黃巾軍,而後討董逆、殺呂布,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一舉挫敗四世三公的袁紹,又大破三郡烏桓,天下有其半,也算是人生贏家了。可是還有心腹大患孫權劉備啊,南方還沒打下來呢,離統一還有一小半的距離。但這時候他都五十多歲了,年過半百,能不急嗎?】
黃巾起義!
漢武帝一下子抓住重點,莫非所謂「東漢末年分三國」便是因此?這曹操靠著討逆發家?還挾天子以令諸侯,後代皇帝怎麼那麼爛?!大漢的臉都被丟盡了!
秦始皇聽著水鏡中的講述,也想起了些舊事。
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聽取他的建議尊王攘夷,師出有名,故而得霸主之位;
再往前的西周,周公攝政,當時有人懷疑他有謀逆之心,他並不辯解,七年後反歸政於成王,成一段政治佳話。這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料是想做齊桓、周公之類人物,但權勢動人心,他到底是想做公侯,還是想做天下之主呢?
【不過我們把格局打開一下,他真的只是在抒發個人的情感嗎?】
水鏡中陡然拋出一個問題,帳中諸人都拿眼睛去看曹操。
許褚是武將,不耐這些詩啊句的,心直口快,直接道:「丞相這幾句不就是在說什麼時光易逝嗎?還有什麼深意?」
對側的荀攸但笑不語,看著上首笑得意味深長的曹操,收回目光微微搖首道:「許將軍勿急,且聽聽這位姑娘的解釋。」
【先看下一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裡他又在憂什麼呢?
大家看過課下注釋,應該很好理解,是在憂賢才難得。那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從青青子衿里就可以看出他思念人才呢?】
唐朝,長孫皇后給李世民拿了一塊點心,聞言笑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詩經》里的名句,本指思念心上人,魏武帝用來表示賢才之思,倒也別出心裁。」
李世民平日也能寫詩,文學修養不錯,接著應道:「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是借詩告訴那些人才,若歸附於他必將禮遇優待,魏武愛才之心確實可敬。」
「二哥不也愛才?座下眾臣可不比曹魏的文臣武將差。」長孫皇后笑意盈盈。
李世民擺擺手:「天下英才何其多?得想個法子繼續招攬。」
那麼多事,沒人做怎麼行?
【其實這幾句都是《詩經》里的名句,前半出自《鄭風子衿》,後半出自《小雅鹿鳴》。他說我思念賢才呀,就像女子思念她的情郎,姿態可以說擺得非常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