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1 / 2)

元稹聽懂了他的意思,低頭也是一嘆:「亂世征伐,黎庶難安,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白居易搖搖頭:「不單單是亂世,如今也不見得昇平,積弊已多,百姓深受其苦啊」

他突然看向元稹,目光灼灼,似有一往無前的豪氣:「詩之用,興觀群怨,不如我們將所見問題寫在詩中,或許也可警示陛下?」

元稹拍掌:「好,我們也效仿三百篇,來個以詩諷諫!」

【從「青青子衿」到「何枝可依」,曹操反覆吟詠,抒發思賢之情,這就是他的第二層憂思,憂賢才難得。

最後幾句披肝瀝膽,「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前面一句是仿用《管子·形勢解》中的句子,「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其人,故能成其眾。」

意思是說,大海不拒絕天下水流,所以汪洋無際;高山不拒絕一土一石,所以博大巍峨;聖明的君主不滿足於麾下的才士,所以才有彬彬之盛。讀過《管子》的賢才一看就明白他的意思了,所以還是那句話,這是在求賢,也是在選賢。】

秦朝。

嬴政眼神微眯,這幾句表達的意思他很熟悉,來自一份諫書。

始皇陛下深沉銳利的眼神若有若無掃過階下的李斯。

當年,韓國派水工鄭國到秦修灌溉渠,陰謀消耗大秦國力,事發之後,宗室唯恐來秦的客卿都是為了離間秦國,故而請命,希望他驅逐一切客卿。李斯是楚人,也在驅逐之列,故而上書勸諫。

書中李斯歷數秦國先君因客致強的故事,又直言他重物輕人,最後勸言: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恕,故能明其德。意思就是脫胎於上面那幾句。

他讀罷覺得氣勢縱橫,卓有見地,故而採納了李斯的意見,放棄了逐客之令,並重用李斯,封他為廷尉。

想到這裡,他倒愈發能理解曹操詩中的情感了,無論統一諸國還是治理天下,都要有賢才驅使,方可遊刃有餘。

【順便提一下,《管子》的這幾句話大家可以做個積累,下冊學到李斯的《諫逐客書》大家會覺得似曾相識的。】

李斯心裡抖了一下,悄悄擦了一把汗。剛剛陛下看過來的眼神他不是沒發現,他也想起了自己當年寫的那封諫書。沒有了當時事出危急的勇氣,再想起來竟然有幾分後怕,畢竟裡面有兩段相當於指著陛下的鼻子罵啊!

當時陛下沒有處罰他,甚至收回成命,他愈發覺得秦王明辨是非,可圖大業,於是盡心輔佐,助他滅六國而定天下,創統一大業,當年那諫書早被選擇性忽略了,結果這時候被水鏡點出來,聽意思是後面還要專門評講。

李斯表示:……

最新小说: 一定要和他分手(西幻) 破镜不圆 和前任综艺营业后cp爆火了 可以帮我补习吗(校园h) 激情短篇(不限H) 忠桾(H) 蔷吻(高干 1v1) 渎神(仙侠1v1) 出轨循环(1v2) 黑狐(np,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