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中的趙匡胤只剩捶拳,家國不幸啊!
南宋。
辛棄疾執杯的手顫了顫,眼中燃起來的光倏然一黯。
一旁的陳亮也有些悲傷:「幼安兄……」
辛棄疾微不可察地搖搖頭:「我一身榮之辱進退不足惜,只是擔憂,若當真貿然出兵,朝廷必將損失慘重。」
北伐失敗的下場是什麼,他們甚至不需要翻前代書史,只看宋之一朝即能預料。
【所以說,辛棄疾在詞中運用劉義隆的典故,就是想勸誡當時的統治者並韓侂胄,不要草率出兵。
我們還可以和上闋中劉裕的典故聯繫起來看,劉裕與劉義隆一對父子,同興北伐,卻是一勝一敗,原因唯在「草草」二字而已。兩相對比之間,正是希望朝廷能吸取歷史教訓,明確北伐的正確做法。】
「用事貼切,一片殷殷之心,辛詞壯也。」蘇軾嘆服了。
蘇洵嘆息:「只怕時人,不明白這詞中的殷殷之心。」
【但很明顯,無人在意。開禧二年,韓侂胄舉兵北伐,其結果與辛棄疾預料的一樣,宋軍大敗,開禧三年,宋金再次議和。】
南宋。
辛棄疾的拳頭狠狠砸在桌案上,杯中酒水四溢:「可恨!」
他咬牙切齒,即使心中早有預料,聽到這個消息卻仍難以平靜。
「議和,議和,又是議和,難道大宋就該被金人欺壓至此嗎?!」
皇宮。
宋孝宗趙眘嘴唇緊抿,一張臉沉得可怕,當年隆興和議,他便覺屈辱,如今又來了個開禧和議,屢屢喪權辱國,他有何面目去見先祖?
韓府。
韓侂胄久久失語,怔愣不能言。
前朝諸人又氣又嘆,紛紛罵起了不信忠良的君王庸將。而諸位帝王卻是被末尾那幾個字驚到:
「再次議和,那個宋朝到底議了幾次和?!」
【其實,韓侂胄雖然北伐失敗,但對於南宋來說,願意北伐已經是很大的突破了。
韓侂胄是宰相韓琦的後代,曾和范仲淹一同率兵防禦西夏,又同他一起主持慶曆新政,在地方就任時也曾捍衛宋土。
韓侂胄以恩蔭入仕,就主戰這一方說,倒是好過當時不少人。但北伐這事就emmmm……很難評。
從查到的資料來看,韓侂胄北伐之時,軍中已有內奸,好像是叫吳曦吧!暗通金國,賣國求榮。】
這等賊子!
趙眘眼中直冒火:「給朕查!查到就地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