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代人苦於不知後事,直接開擺;後朝詞人卻如同開卷考試:「應該是指辛棄疾南歸至今,一共四十三年吧!」
南宋,揚州。
詞人姜夔正流徙於此。他仕途不順,四次歸鄉參加科舉,俱是名落孫山,只好四處流寓漂泊。揚州山水靈秀,他早有嚮往,故而在此駐足。可此時的揚州城到底沒有往日繁華。他想著《永遇樂》中的詞句,嘆了一口氣:
「四野蕭條,寒水自碧。揚州城,哪堪當年烽火啊……」
【不錯,課本注釋說了,辛棄疾於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南歸,到寫這首詞時正好四十三年。他登高攬勝,除了歷代興亡入眼,還想起了自己的曾經,想起揚州路上的抗金烽火。這裡涉及到辛棄疾的生平,我們簡單說一下。
辛棄疾出生在北方的淪陷區,紹興三十一年的時候,金主完顏亮南侵,中原地區的百姓不堪驅使,紛紛起義。辛棄疾也趁機拉起兩千人的隊伍,去投奔義軍首領耿京。他才華橫溢,見識卓越,很快在其中嶄露頭角,被任命為掌書記,主要負責的是起草書檄文告,參與機要。】
「這辛棄疾還會打仗?怪倒是文武雙全了。」
眾位帝王感興趣地挑挑眉。李世民順便嘖了一聲:「那宋朝朝廷懦弱,百姓卻是有血性。」
這麼說著,倒有些為萬民不值了。
【辛棄疾審時度勢,建議耿京歸順朝廷,接受南宋的統一領導。耿京首肯,並派辛棄疾等人奉表南歸。】
眾位帝王愈發讚賞了:「赤膽忠心,眼光敏銳,實在是良臣!」
汴京城裡的趙匡胤臉色好上幾分,總算聽到條正常的消息了。一旁的趙光義覷著他的臉色討巧:「若不出意外,朝廷與義軍聯合,形勢必會翻然一變吧!」
趙匡胤點頭,還來不及高興,便聽水鏡里說:
【然而,正當辛棄疾在這邊一切談妥,高高興興回城的時候,義軍那邊出亂子了。一個叫張安國的叛徒夥同其他人殺了耿京,投降金國。】
「這這這……這不是添亂嗎!」
人家才和朝廷談好,這邊就投降叛國,讓皇帝怎麼想?!大家很是為辛棄疾捏一把汗。
南宋。
陳亮卻是笑了起來:「幼安兄當年神勇,每每提起,我便會神往兄當年的馬上英姿。」
辛棄疾淡笑擺手:「謬讚了。」
【消息傳來,辛棄疾當場惱怒,隨即率五十人馳向金軍大營,出其不意抓獲還在和金將宴飲的張安國,帶著他一路疾馳,生生甩開五萬金兵,將張安國活捉,獻俘朝廷。】豁!
劉徹當場不淡定了:「深入敵營活捉叛徒,視五萬金兵如無物,這是天生將才!」
底下的大臣也不淡定了,尤其是衛青和霍去病,他們一個是將領,一個是少年英豪,自然深知活捉叛徒是最好的做法,也知曉這麼做的難度,可辛棄疾竟然做到了!霍去病雙眼放光:
「義士驍勇,真想同他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