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哭得眼睛都紅了:「如此男兒,一腔赤誠,怎麼會落到抱憾終生的地步?」
蘇軾王安石歐陽修等各自悲傷,不是不曾見過聽過壯志難酬的詩人文士,可在沉重的家國悲哀之下,沒有人能似辛棄疾這樣悲壯。
唐朝。
李杜元白等俱是一嘆:「辛棄疾可為官、為將,可偏偏最終成了一個詞人,可悲,可嘆吶!」
一時間,他們似乎在辛棄疾的身上照見了自己。可他們的遺憾尚有後人言說來償,但辛棄疾呢?那是國恥難雪,北伐無望。用楚棠之前的話來說,他是寧願不要這詞壇飛將之名,而只願馳騁疆場,一雪國恥啊!
【辛棄疾少時,曾由祖父辛贊教養長大,祖父崇拜名將霍去病,所以給孫子取名棄疾。霍去病馬踏祁連、封狼居胥,使匈奴異族再不敢犯邊,他崇拜霍去病,何嘗不是希望南宋也出一個霍去病那樣的人物,為國雪恥?孫子辛棄疾的身上,寄託了他所有報國的期盼。
可惜,棄疾似去病,宋皇非漢武。縱有驚世才,駢死槽櫪間。或許宋朝,最擅長的就是磋磨武將。可即便如此,我想,辛棄疾的英魂仍會如陳毅元帥詩中所寫——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只因他說過: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話音剛落,水鏡倏然一黑,依稀只見一燈如豆,仿若鐵膽詞人凍餒而不熄的赤心。有女聲悠揚高唱:
寒衣北望,望何處,烽火慢杜鵑路……
和著歌聲,人們看見了盞盞燈火下鐵刃猶寒的長劍,看見了他們從未見過卻一眼便知正是後人所繪的辛棄疾,看見了錦旗獵獵、戰馬空垂、箭矢刀光,看見了詞壇飛將身騎白馬,一劍能擋百萬兵,也看到了畫面上密密麻麻飄過的文字,懷念的、惋惜的、讚揚的、喟嘆的……
長空寂靜,只余宮商久久迴旋。去往皇宮的辛棄疾停下腳步,神色動容,難掩淚光。他知道,那是後人為他作歌,而上面飄過的文字,是後人對他的記誦。他的赤膽忠心,他的報國之志,歷史記得,百世可知,可偏偏他的君王不知!千秋萬世名,可抵此時憾?
他忽然想放聲痛哭。
陪著他進宮的內侍也在悄悄抹眼淚,太慘了了,辛大人這樣忠心耿耿的人,怎麼會那麼慘呢?
秦朝。
嬴政深吸一口氣,他本是堅毅之人,不為外物所動,卻最是見不得忠臣良將遭棄,更何況這良將念茲在茲的還是北伐異族,一雪國恥。
「詔令。」
他目視前方,目光威嚴,仿佛正在注視著那個千年之後鬱郁不得志的詞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