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文人寫愁,總會極言愁之多,比如庾信的「誰知一寸心,乃有萬斛愁。」又比如秦觀的「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和「飛紅萬點愁如海。」
可李清照在這裡卻是化多為少,只說自己紛紜的心緒不是「愁」之一字能概括得盡的,反倒給人慾說還休、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宋初。
汴京。獨上高樓的李煜低下了頭,他也有許多的愁緒說不盡,似滔滔江水,又似錯雜難解的紛繁線團,李清照這句詞只言愁而不言何種愁緒,倒是讓他有一種大而化之的錯覺,仿佛那人在為自己而言。
那樣巧,那人也姓李。
李煜一聲輕嘆:「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當然,直抒胸臆的也不止這一處,我們來看詞的開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詞人運用了一連十四個疊字,這樣的寫法可謂是亘古未有。
尋尋覓覓,是寫詞人的動作,她苦苦尋覓,仿佛是要尋找些什麼,以慰自己的寂寞哀苦,然而尋覓無果,周遭的一切都是那麼的冷冷清清,這「冷冷清清」既是環境的冷清,又可見心境的冷清悽苦。
殘秋沉寂,淒楚難解,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更深的情緒:淒悽慘慘戚戚。淒,淒涼;慘,慘痛;戚,憂愁悲戚。悽慘不夠,還要加一個悲戚,由環境、心境而致的慘痛與憂鬱溢於言表。
短短三句詞,以七組疊字,由外而內、由淺到深,一層一層渲染自己的愁緒,真可謂匠心獨運。】
南宋。
本便極為喜愛李清照這首詞的羅大經忍不住讚嘆再三:「起頭便連疊七字,李易安為一婦人,乃能創意出奇至此,當真是『花中第一流』也!」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這詞裡的桂花,堪稱是李清照的自表。
唐朝。
王維覺得楚棠的解讀尚且不夠,他才華橫溢,又通曉音律,這段時日受到水鏡里音樂的啟發,倒是無師自通學會了為詞度曲,此時一讀便發現了詞裡的諸多妙處,當下便道:
「不僅如此,這三句音韻宛然,自有泠泠之聲,直有珠落玉盤之感,此女必是極通音律。」
他想起李清照寫的《詞論》,論里斥蘇軾詞為「句讀不葺之詩」,如今看來,難怪能說出那樣的話,倒是十分有底氣了。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裴迪記性極好,吟出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邊道,「這幾句確有珠落玉盤之聲,不過我覺得,有一句話,倒也十分貼切。」
「哦?」王維頗感興趣地挑眉。
裴迪:「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
王維沉吟:「怨慕、泣訴可見心境,餘音不絕既言韻之悠長又可見情之綿延,一句而總雙妙,果然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