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卻是不高興了:「杜樊川能有什麼局限性?你不要危言聳聽!」
其他人倒也習慣了楚棠這番作態,都或鄭重或覺有趣地凝神聽了起來。
【比如說剛剛引用的那幾句詩里,杜牧將安史之亂的批判筆鋒指向楊貴妃,又在《泊秦淮》中譴責「商女不知亡國恨」。
但我們知道紅顏其實並不能禍國,《桃花扇》和很多史實也已為所謂的「商女」正名,真正該負責任的其實是皇帝。「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歸根結底也是實話。】
明朝。
李贄雙眼發亮,一拍桌案站了起來,激動道:「我便說!君主才是德之賊!妖妃也好,奸臣也罷,甚至是宦官,其權皆出自一人。興廢繫於君王,責任自然也在君王!楚姑娘真是我知音啊!」
啊這……
友人絕望地抹了一把額上的汗,心道你可別再說了,再說下去我都要被你嚇死了。本來李兄的想法便有些危險,被這水鏡一「點撥」,可真是愈發奔著大逆不道的方向去了。
不少人同樣被楚棠的觀點嚇到,指著水鏡張口結舌:「這這這……這說的是什麼話!皇上九五之尊,哪裡能隨意指責?!」
「呵!正確史觀,你們後人說的就一定正確嗎?如果不是楊貴妃迷惑了玄宗陛下,陛下怎麼會變得那樣昏聵?」
「可是……」有人面露糾結,「李香君真的很有氣節啊!楊貴妃也是被玄宗強搶去了的……」
他對這些戲文和皇家八卦印象最深,這時一股腦全想起來了。
還有人想得更深一些:「不管禍水不禍水,碰上個好皇帝咱們的日子確實會好過幾分,那盼好皇帝就和咱們平時盼青天大老爺一樣吧?」
他順著類比,倒是咂摸出幾分味來。
晚唐。
杜牧苦著臉搖頭,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楚姑娘說得也太……大逆不道了些。君威豈能冒犯?若不然他也不必拐著彎借古諷今了。
北宋。
蘇洵對這也深有體會:「老夫以六國賂秦說事,便出自避諱,可這樣的話又如何能說道?」
他搖搖頭,難道還能責難君上嗎?
中唐時期。
白居易搖首:「諷諫諷諫,該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說破反倒不美。」
更何況,一旦明言,結果還不僅僅是「不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