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語怪力亂神,爾等少在這裡信口雌黃!」
「你們才是欺世盜名!」
……
雙方你一眼我一語場上頓時又熱鬧起來,唇槍舌戰之際甚至是將先前的「心」「理」「道德」全拋之腦後,棄學士風度於不顧,慷慨陳詞互相攻訐,倒真如魯迅書中那魯四老爺一般,不僅見不得德性,連「心氣平和」也一併丟掉了。
【窗下的案頭還放有「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還有一部《近思錄集注》和一部《四書襯》,這些都是理學著作。大清已亡,四叔的生活卻仍是舊式的做派。以上種種無一不暗示著魯鎮的頹廢與精神暮氣,而我們也不難發現作為魯鎮「大家長」式人物的魯四老爺的人物底色,即腐朽、頑固、落後的封建遺老。】
水鏡上出現標紅的人物總結,雖然缺乏時代語境,但眾人一路聽下來,倒也明了其中的邏輯,左右不過是後世的閱讀理解嘛!
唐朝。
白居易讚許地點點頭:「一篇文章字字珠璣、筆筆關節,想來那魯迅在作時亦是嘔盡心血。」
「樂天說笑了。」元稹一笑,「文章之事,何人不是戰戰兢兢,反覆斟酌才敢落墨?」
「話雖如此。」白行簡加入討論,「如此運思,先前卻只在詩文中見得。後世於小說話本上的精研,真可稱神妙矣。」
他目光湛然,眸中激賞不似作偽,恨不得親往後世一讀佳篇。
北宋。
程頤覺出幾分不對:「兄長,我怎麼覺得照楚姑娘言下之意,我等倡行的理學也是落後、腐朽之物?」
程顥同樣面色凝重,從一開始的驚喜中回過神來,仔細一想卻是充滿不對勁。水鏡如今探討的問題可是誰殺死了祥林嫂。換句話說,楚棠提到的人個個都是「嫌犯」!
程顥的心沉了沉,他忽然產生了一個不好的預感。水鏡不會要說,是理學殺死了祥林嫂吧!
明朝。
朱元璋也有同樣的想法:「魯四老爺是腐朽頑固落後的封建遺老,那他推崇的理學豈不成了腐朽頑固之學?」
這不是拆他老朱的台嗎!誰不知道他欲以道德節孝約束天下。
朱元璋有些惱怒,一旁的朱樉看著自家父皇氣憤的樣子相當樂子人心態的望天,楚棠連皇帝都罵了,罵罵理學算什麼?父皇就是太大驚小怪了。
當然,這話他可不敢明說。
【以上是通過側面描寫看出來的,我們再來看看小說對魯四老爺的正面描寫。小說中正面刻畫魯四老爺的筆墨並不多,但每一筆都很關鍵。得知祥林嫂死訊時,他惱怒地說,「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個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