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比試
在這之後不久,顧氏工廠向洋工廠宣戰了。事態一步一步按照顧舒晗所計劃的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只差最後的亮劍。既然洋工廠敢肆無忌憚的敗壞顧氏工廠的名聲,用流言蜚語來打壓顧氏工廠,就別怪顧氏工廠踩著洋工廠揚名!
洋工廠廠主早已對華國人近日「傲慢」的言論惱怒不已,見顧氏工廠竟然還敢來主動挑釁,更是打定了主意,要給顧氏工廠一個教訓,也給那些跟著起鬨的人敲響警鐘。高端的技術,不是落後的華國人能夠玩得轉的,以後想要工業材料,還得乖乖來找他們!
顧氏工廠與洋工廠的技術之爭,吸引了無數人的注意。
尤其是這場紛爭,從一開始的技術之爭,上升到精神層面。在國內許多文人紛紛寫文聲援顧舒晗的時候,從事工業的人則持著相當悲觀的態度。
「胡鬧,跟洋人比技術?她以為她是誰!」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崔泓莘眉頭緊得能夾死一隻蒼蠅。
作為海德堡大學的學生,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國外的技術究竟比華國先進多少。那不是華國五年、十年就能夠追趕得上的,更遑論超越。
顧氏工廠與洋工廠打擂台的舉措,在崔泓莘看來就是譁眾取寵!
是,她現在站出來與洋人嗆聲,看似是維護了國人的尊嚴,但有些東西,不是嘴皮子上下一碰就能夠實現的。技術沒有人家強就是沒有人家強,難道還能造假不成!現在顧氏工廠的聲音有多大,等到他們與洋工廠正面比拼失敗之後,他們跌得就有多慘!到時候,國人難道就有面子了?不,國內的工業,國人的信心,只會更加的一蹶不振!
既然是搞技術的,好好鑽研不行嗎?非得做這些無謂的意氣之爭!
不過很快,崔泓莘就發現,他終究低看了顧氏工廠,也低看了顧舒晗。
顧氏工廠向洋工廠下了戰帖,比試的項目為冶煉。雙方約定,找一塊第三方場地,同時進行流水線作業。規定的時間一到,雙方便拿出加工好的鋼材,檢測其質量。輸的那一方,就徹底滾出華國的材料行業,不能再接任何訂單。
最後這一條,是洋工廠加的,沒有人可以在挑釁了他們之後全身而退。恰好顧舒晗也正有此意,便順水推舟地答應了。
很快,比試的地點就確定了下來,是在靠近市中心的一個熱鬧的地段。
洋工廠特意選了這麼個地方,想要讓顧氏工廠在大庭廣眾面前落敗,再無可辯駁。誰知,他們剛做了初一,顧氏工廠便做了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