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我這章都快成科幻章了,還預測起未來了(雖然都是瞎編的)
感覺技術章看的人會少,所以今天留言噠小萌物都是真愛啊~(づ ̄ 3 ̄)づ
第53章 工蜂
一切都猶如機械廠中的齒輪一樣轉動著。
掩蓋在六大生產廠之後,高端材料加工廠、無線電技術研究部以及超微型無人撲翼機研製廠都在以極快的速度成長著。
雖然它們的規模遠遠比不上那幾家早已公之於眾的廠子,每家廠子的參與者只有幾人到十幾人不等,但恰恰是這三家秘密廠家,掌握著如今國內外最為尖端的技術。
如今,就連柏家都不知道這三家工廠——或者說是科研部的存在。也許在得知顧氏工廠研究出「喜鵲」之後,柏家能夠猜到顧舒晗的手中還有更深層次的技術,但具體的情況,除了這三家工廠的參與者以外,不會有人知道。
「顧小姐,『工蜂』計劃有進展了。」在顧舒晗與柏煜的談話結束後不久,超微型無人撲翼機研製廠的負責人鍾易然來到了顧舒晗的面前,四十出頭的他滿臉疲憊,可臉上卻是止不住的興奮,他獻寶似的將自己等人的作品遞到了顧舒晗的面前。
顧舒晗仔細地打量了那隻外形看上去與蜜蜂相差無幾的、只是比普通蜜蜂大了一號的『工蜂』,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很好,你們能夠這麼快就突破瓶頸,實在是出乎我的意料。」
到了這種體型,想要在不影響實際功能的情況下進一步縮小撲翼機的體積,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不僅對材料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在加工處理這一塊,也很有難度。
在顧舒晗最初的設想里,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是製造出與普通體型的小鳥相仿的無人撲翼機,接著再不斷改進技術,縮小這些「監控器」的體型,讓它們變得像昆蟲一樣大,最後,生產出螞蟻那樣的「監控器」。
體型越小,意味著目標越小,越容易躲藏。
日後若是發射了人造衛星,也可以通過衛星監測獲得一些信息。不過,這將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先不說顧舒晗對於這些不是事事皆精,就算她清楚地知道所有的原理和理論,想要把這些理論化為現實,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當前也只能做好當前能做的事。
「這隻『工蜂』雖然大體上製作成功了,可細節上還有許多不完善之處,需要進一步地研究和改進,比如說它的體型,是不是還可以再縮小一些?我知道,能夠做到目前這種程度,對於大家而言已經很不容易了。可是,如果想要正式把『工蜂』投入使用,這種體型是不可行的。除了監視監聽、收發信號的功能之外,這些仿真生物最重要的就是『仿真』,以此來確保其隱蔽性。如果不能夠在對方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入侵敵營,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沒有任何意義了。還有,這種構造的『工蜂』,信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由於體型的縮小,為其帶來了許多弊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仍需要繼續努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