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顧舒晗能夠帶給他們的最大驚喜就是她的研究成果與學術知識,沒想到,今日竟還有這樣的意外收穫。
校長靜靜地看著顧舒晗,沉思了片刻。若是能多於顧舒晗這樣的人接觸,對於學生們來說,好處自然不必多說。從見到顧舒晗起,他心中就一直有一個想法,如今,這個想法愈發強烈。只是不知道,顧舒晗究竟會不會答應。
轉眼間,三個小時已經過去,B大之行亦將結束。顧舒晗沒有與B大的學生討論社會風氣深層次的問題,卻成功的在許多學生的心中種下了一枚疑問的種子。
當然,有贊同她的,就有反對她的。許多人面對從未接觸過的新事物,第一反應就是牴觸。面對部分人的質疑,顧舒晗也不氣惱,時間終究會證明一切。
在事實面前,許多理論,都是殘白的;同樣,在實事沒有出來之前,她也不指望能夠讓所有的人都信服她。
在秘書的再三催促之下,顧舒晗終於離開了B大的禮堂,準備去B市各大工廠組織的會議,卻在B大的門口,看到了B大的校長。
這位老人為國家的奮起奮鬥了一生,如今,將希望都寄托在了年輕人的身上。他無兒無女,幾乎把B大當作自己的孩子,他誠懇地請顧舒晗擔任B大的客座教授。他也知道顧舒晗平日裡事務繁忙,故不強求顧舒晗長期在B大授課,只希望顧舒晗閒暇時能夠來B大,與B大的學子們做些交流,一則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們從顧舒晗的身上汲取成功的經驗,二則便於顧氏工廠吸納人才,三則校內部分學生解決了工作崗位之事,可謂一舉多得。
顧舒晗在仔細考慮之後,沒有拒絕。
早在決議來B大的時候,她就已經意識到,縱然她有著遠超這個時代的技術,有著先進的思想,但想要振興一個邦國,僅憑著她自己,是遠遠不夠的。
有些事,是必不可少的,縱然再忙,也必須做,且必須由她來做。
B大理工科頗負盛名,與B大合作,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思量過後,顧舒晗當晚回去便整理了許多關於機械、施工、無線電、航空航天理論及空氣動力學等等有關的學術資料,交給B大的教授,由B大的教授消化吸收了,再教給學生們。有不懂之處,B大的教授們紛紛虛心地向顧舒晗請教,除了個別心高氣傲的,顧舒晗與B大大部分理工學院的教授都打過交道。得到了顧舒晗的資料後,B大的教授們也沒有貪圖他人的成果,他們將顧舒晗給的資料分門別類的整理,隨後全部寄給了出版社,並署上了顧舒晗的名字。因為這件事,顧舒晗倒是得到了一筆意料之外的稿費,且這筆稿費還頗為可觀。當然,與顧氏工廠的收益相比,有些不夠看,但是對於一般人而言,已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再說那些B大教授得到了顧舒晗的資料,也沒有敝帚自珍的想法,畢竟顧舒晗一個小姑娘都願意將知識和經驗教給學生們,坦坦蕩蕩的,一點兒不藏私,他們若是太過小氣,沒得讓人笑話。於是,不久之後,A大與B大建立了合作關係,特地派人到B大來學習顧舒晗所傳授的知識與經驗,C大的人也緊隨其後……不知不覺間,顧舒晗的思想伴隨著她的學術論文一起,想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在全國範圍內造成的影響也越來越廣。
作為大忙人,顧舒晗極少親自面向學生授課,不過若是哪個月有她的課,B大理工學院內必要爆滿,不僅本校的學生來聽,就連外校的學生,也要來聽顧舒晗授課,並見一見這位頗具傳奇色彩的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