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衍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朝廷要供应百万大军,的确有些吃力,不过支撑到歼灭你们,还是不太费力的。”
酒井太郎说道:“除了钱粮呢?今日对垒,阁下并没有下令追击我军,这是为什么?贵军明明有数不清的大铳,却依旧按兵不动,应该也是不想继续打下去吧?”
“既然阁下也有意停战,我军又主动提了出来,不如咱们就开诚布公的谈一谈吧。”
刘衍闻言眉头一挑,这群小矮子虽说没人性、没身高,但是脑子还算可以,看出了自己的意图。
“好啊!”
刘衍说道:“那就说说你们的条件吧?”
酒井太郎心中一阵激动,脸上也露出了一阵喜悦之情:“我军可以立即撤军,但是还请贵军也同时后撤到京畿道各地去,以免造成双方的误判。同时作为此番我军出动的赔偿,朝鲜国应将全罗道的济州岛割让给日本,并且提供给日本五十万两白银、三十万石粮食的军费赔偿。”
“哈哈!”
刘衍和苗绍、汪博等人再次大笑起来,刘衍更是惊叹于日本人奇特的脑回路。
此战日本已经步入绝地,继续打下去,这五十万日军估计都得被明军赶下海喂鱼。
可是日本人的运气好,正好赶上大明内部出现了危机动荡,赶上大明财力枯竭的好时机,让刘衍也不得不放过日军一码,以免赌上明军主力,给华夏复兴再造成震荡。
于是刘衍说道:“如果这就是你们的底线,那你现在就可以滚了,回去告诉酒井忠胜:明日决战,引颈待戮吧!”
酒井太郎顿时脸色一僵,急忙说道:“阁下有什么条件,可以先提出来,这才是谈判!”
刘衍冷声说道:“谈判?不!本公根本没时间跟你们谈判,只有通牒!”
“日军立即无条件从朝鲜撤出,并且赔偿大明两百万两银子、一百五十万石粮食的军费,赔偿朝鲜上述数额的一半,否则立即开战!”
说完,刘衍指着酒井太郎问道:“这样,算是谈判吗?”
当晚,酒井太郎狼狈的离开了明军大营,连夜返回砺山城内,将刘衍的条件和态度禀报给酒井忠胜。
此时日军各部主将都在这里没有离开,众人都在焦急的等待着明军主将的回复。
可是当众人听到刘衍提出的条件之后,顿时吵闹了起来。
山城淀藩初代藩主永井尚政更是大声怒吼道:“明军欺人太甚!当真以为我大日本武士不堪一击吗?”
小姓组番头太田资宗也是怒声说道:“如此看来,明军主将根本没有谈判的诚意,此战还是要打下去,咱们还是商议一下接下来如何击败明军吧。”
其余众人也是纷纷点头,只有酒井忠胜眉头紧锁沉吟了许久,随后说道:“我看未必!如果明军主将没有谈判的意思,根本就不会提出条件。汉人有句俗话:漫天要价就地还钱。明军主将这是在提条件,这根本就不是明军的底线!”
说完,酒井忠胜对使者酒井太郎说道:“你明日一早就大张旗鼓的前往明军军营,告诉明军主将内阁首辅刘衍:我军可以全军无条件撤回日本,只是无法赔偿给明国和朝鲜一丝一毫!”
次日一早,酒井太郎便再次来到明军中军大营,将酒井忠胜的意思禀报给刘衍。
此番酒井太郎是率部大张旗鼓的进入明军大营的,不但让明军各部将士都听到了风声,甚至惊动了朝鲜国王李倧。
刘衍对此很是不满,日本人就是如此恶心人,于是不悦的说道:“赔偿给大明和朝鲜的钱粮再涨三成,答应的话就停战,不答应立即开打!”
“我大日本不可能……”
刘衍不耐烦的大手一挥,说道:“给本公打出去!”
当酒井太郎鼻青脸肿的回到砺山城后,酒井忠胜和一众日军主将都傻了眼,没想到刘衍竟然这么办。
酒井忠胜也眉头紧锁,许久之后才说道:“看来是我想错了。眼下的战局是明军占据了优势,明军可以打,只是代价大了一些,也可以不打,主动权都在明军一边。也就是说,对于我军来说,并没有太多的筹码。”
众人闻言都是神色凝重,武蔵国忍藩藩主、同时是川越藩的初代藩主松平信纲说道:“那咱们怎么办,难道真的要支付明国和朝鲜如此数额的钱粮?”
酒井忠胜思索再三,最后说道:“告诉明军主将,我军可以将囤积在济州岛的钱粮物资交给他们,至于其他的,一概没有!”
此时日军将济州岛作为大军钱粮物资的中转地,在岛上修建了不少的囤积所,钱粮虽然没有刘衍要求的那么多,但是也不在少数。
众人听了酒井忠胜的话,脸色都变得很难看,此战日本幕府调集全国精锐出兵朝鲜,没想到一点好处都没拿到,却反而陪进去这么多的钱粮,想起来真是窝火。
酒井忠胜看着众人的表情,说道:“诸君不要气馁!此番只要我大日本的精锐能够安然撤回国内,各藩在将军大人的率领下奋发图强,一定可以向明国讨要偿还的!”
“嗨!”
次日,刘衍再次受到了酒井忠胜给出的条件,此时李倧也在中军大帐内,用非常虚弱的语气询问了几句,刘衍便对李倧说道:“本公准备答应日军的条件,囤积在济州岛的钱粮分给殿下一半,如何?”
李倧虽然心中不情愿,可是却不敢驳了刘衍的面子,只能点头答应。
第六百九十七章突袭济州岛
数日之后,刘衍与酒井忠胜达成停战协议。
按照这份协议,明军与朝鲜军撤出忠清道,向北退入京畿道和江原道一带,并且保证不会对驻扎在朝鲜国境内的日军发动突袭。
日军则限期在十五日之内从全罗道、庆尚道撤军,并且释放所有强行征召的朝鲜仆从军及朝鲜百姓。
同时作为赔偿,日军将放弃囤积在济州岛的钱粮补给,由明军北洋舰队负责接收。
对于这份停战协议,后世大明的史学界褒贬不一。
有的学者认为,当时身为数十万明军精锐统帅的刘衍过于谨慎,在占据战场优势的情况下,应该以几十万朝鲜军为先锋、数十万明军精锐为主力,不惜代价与日军在朝鲜南部展开决战。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在当时的局面下,瀚海都护府正遭遇大规模的瘟疫,西域各部因此实力大增,暗地里小动作不断,而大明的国库也因为持续的大战,以及各种大规模的投资而逐渐枯竭,在这种局面下,刘衍没有拿数十万明军精锐、以及大明的中兴局面作为赌注,与日军在朝鲜境内展开决战,是老成谋国之举,并没有什么差错。
这两种论调自明军从朝鲜撤军之后便开始不断争执,直到几年之后刘衍率军东征日本的时候,才逐渐平息下来。
而此时,酒井忠胜根本顾不上许多,当刘衍、李倧率领将近百万的大明、朝鲜联军向北撤退的时候,酒井忠胜立即下令日军各部向全罗道最南端的长兴府撤退,各部配属的朝鲜仆从军也立即就地解散,以节省大军的物资消耗。
日军各部主将也率军从朝鲜各地飞速向南撤退,生怕明军会突然撕毁协议,对己方发动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