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看着委屈巴巴的朱文奎,还有哭着流泪的韩夏雨,不由地头大。
马恩慧心疼不已,埋怨朱允炆:“百姓家的孩子,十岁尚不离父母。奎儿这么小,皇上就狠心送出去游历,此番吃了这么多苦,还遭遇了两次刺杀,万一受点伤,臣妾还怎么活,太后那里又如何交代?”
朱允炆揉了揉眉心,叹了一口气说:“这不是好好的回来了……”
“皇上!”
马恩慧很是生气,拉着朱文奎,带着韩夏雨就走了,看样子是去找太后诉苦了。
得。
朱允炆还没好好问问孩子有啥体会,还没安排写个三千字的小作文,就被人带走了。
坐在椅子上,随手翻开一本书,却无心看。
郑和水师的李素带回来了大量铬矿,粗略估计超出了三百万斤,此外还带来了六万斤黄金。
黄金矿,铬矿,都是富矿,开采容易。
李素建议派遣更多的人手前往非洲挖矿,朱允炆尚没有作出决断。非洲此时是有人类的,是不是应该用非洲人来为大明开采矿产?
可如此的话,大明不就是走上了殖民道路,和西方的殖民扩张又有什么区别?
打心底想,朱允炆是不喜欢西方殖民那一套的,他们是一种强盗逻辑,只要想要得到的,就不择手段,什么诬陷,睁眼说瞎话,制造意外,贼喊抓贼,封锁围堵,禁止合作,发动战争。
所有的行为并不是不可理解的,因为支撑起他们强大的就是殖民-主义,他们已经习惯于享受这种殖民红利,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将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像养牲畜一样养起来,然后获得他们的一切财富,实现自身的财富增长与发展。
从这个逻辑与根本上来看,西方是绝对不可信任的。无论他们说的天花乱坠,无论他们笑得多好看,无论他们表现得多谦虚,对于政客而言,这都是虚假的,弄死你,拿走你的财富,毁掉你的文化,欺辱你的妻女,奴役你的后人,这才是他们最根深蒂固的思维。
如果大明采取西方式殖民扩张,自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原始积累,为工业、商业发展提供极大的支持。
可这种殖民行为会不会对大明子民的行为逻辑构成深远影响,以致于百年之后,大明习惯了殖民,习惯了抢掠资源,习惯了扩张,彻成为一个强盗、流氓、无耻的国家?
这个结果,朱允炆有些难以接受。
可若是不扩张,不殖民,只靠着水师、商队来积累原始资本,那大明的发展之路会不会变得很慢。
朱允炆犹豫。
非洲毕竟不是大小琉球,也不是东面的岛国,打下来,控制了,殖民了,都没关系,毕竟挨着大明,控制起来很容易,派人过去也方便。但非洲啊,很远,来回一趟要三年时间了。
若不是为了铬矿,朱允炆都不想将目光投向遥远的非洲,那里毕竟太远了一些。
但是,如果大明现在不取非洲,不早点建立一个据点,保有一支力量,那非洲将沦为欧洲的殖民地。
时间还很远吗?
不,不远了。
九年后,葡萄牙将出兵征服非洲北部的休达,彻底拉开葡萄牙海上强权的时代,一个殖民帝国即将登上历史舞台。
而此时,给大明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我不要,别人也会要,既然如此,我干嘛不要。
朱允炆用一种简单的逻辑突破了纠结,既是如此,那就由大明取非洲吧。
“传李素。”
朱允炆下定决心,起身前往武英殿。
李素在武英殿待了许久,直至天黑时才离开,随后不久,龙江船厂就收到了紧急旨意,加快改造宝船,争取在十二月之前完成一批宝船与大福船的蒸汽化改造。
要远航的水师将士全都赶回家去,半年时间,老婆不怀孕不准回水师报道。
李素来不及休息,开会物色合适的人选跟随自己前往非洲。
按照朱允炆的安排,大明需要在五年内,在非洲中部与南部建立三座城,确保非洲南部矿产的安全,同时向北发展,最终扼守住那一道峡谷。
这个过程可能并不顺利,非洲的一些国家也不会坐以待毙。没有强大的力量,没有一个能统揽全局的人,恐怕很难长期立足。
李素需要一个帮手,不,是需要一个上级。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纪纲入安全局(三更补)
在朱允炆眼里,派遣军士前往非洲并非是西方形式上的殖民,而是一种合作。
大明要矿产,要资源,黑人们可以提供劳动力,换取大明的先进生产力,比如纺织,比如制盐,比如农耕等等。
此时的非洲还不像是后世,动辄瘟疫、战争与混乱。此时的非洲,虽然有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却没有什么实力,落后的他们,不是葡萄牙人的对手,更不是大明的对手。
朱允炆并不贪图非洲的土地,却很渴望占据红海与地中海之间的狭窄土地,此时那里还没有苏伊士运河,大明的船队还不能直接开入地中海。同样,欧洲想要从地中海跑出来,只能到红海这边换船,或者他们将开辟一条航线,从非洲西部绕至非洲南部,然后北上、东进。
非洲南端,是战略要地,朱允炆所选择的三座城,其中两座城就处在南端,这也是为了阻止欧洲殖民扩大的关键一步。
朱允炆清楚,西方早期的殖民并不可怕,规模也算不得大。真正可怕的是百年之后,是工业革-命之后,是四百年之后。
为了扼杀西方殖民,阻断西方的原始积累,朱允炆认为选择在遥远的非洲,好过选择澎湖,御敌于国门之外,总归不是坏事。
有了充足的铬矿,大明铁船制造终于开始大踏步前进。
而在五年科技规划的指导之下,国子监、工程机械院联合兵仗局、科学院、二炮局等,实现了细化分工,引入了模块组装模式,将蒸汽机拆解为某些类零件,专门安排不同的机构负责不同零件的专门制造,最后送至新设置的蒸汽机所进行组装、调试。
钛钢的制造,赋予了齿轮出色的耐磨性与硬度,让工程维修量大幅减少。相关工序越发完善,蒸汽机的制备与量产已没有瓶颈。
为了制造铁船,匠人们积极应用了蒸汽机动力,包钢法人工操作速度很慢,效率不高,但使用蒸汽机提供捶打,却可以实现高效率对接。
随着匠人不断改良高炉冶铁,并借助蒸汽机搭建了新的制铁平台,实现了一次浇筑三丈长的铁板板浇筑成型,为最快速度实现船身制作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