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不通吐蕃语……”王维迅速给自己找了个借口想要逃避工作。
他家里有他弟弟王缙一个勤勤恳恳干活的臣子就够了。
然后就被李白一巴掌拍断了,李白哥俩好的把胳膊搭在王维肩膀上,另一只手眉飞色舞拍着胸口:“陛下放心,此事就交给臣和摩诘吧!”
李长安假惺惺道:“朕险些忘了问太白和摩诘可通晓吐蕃语?”
王维眼神一亮,想说他没学过吐蕃语。
“臣和摩诘可以学。”李白抢先一步。
虽然已经封侯但是丝毫不嫌功劳多的李白欢快看向李长安:“三个月,吐蕃语不难学,臣和摩诘皆生来过目不忘,只需三个月就可学有所成。”
要是没天赋也没法十几岁就能写得一手好诗赋的同时还能既精通剑术,又精通音律和书画。
甚至还能腾出时间来钻研道家、佛家学说。
“那此事就交给太白和摩诘了。”李长安轻快道。
寿安元年是一个好年岁,大唐大部分地区都风调雨顺,这数年来裴素研究出的安素稻已经种满了山南东西二道和淮南道,秋收之后粮仓瞬间充盈。
寿安元年九月十六,郭子仪为主帅,李光弼为副帅,樊宁、李嗣业为前锋,大唐发兵十五万收复河西走廊。
七门大炮同时登上战场。
这本来是陈国生加班加点研究出来,李长安打算用来攻打潼关的攻城炮,后来潼关不战而降,这几门炮也就暂时没有了用处。
如今又被用在了攻城战场上。
十一月初,河西大捷,大唐和安西都护府私下取得了联系,位于吐蕃军队后方的安西军与河朔军两面夹攻,大败吐蕃。
十二月上旬,河西走廊全部收复。
十二月中旬,新帝登基后第一次科举在长安举行。
这次科举和先前科举截然不同,男女皆可参加,试卷糊名,考前一个月所有出考卷的官员和阅卷官员都被接入大明宫密闭出卷,考卷押送和考生搜身由军队负责……
李季兰一举夺魁,成为大唐第一位女状元。
李长安不甘心翻来覆去看了三遍名单。
“朕的名字呢?朕这么文采飞扬,居然连进士都没有考上吗?”李长安不敢置信。
为了自己的状元梦,李长安还专门匿名参加了这次科举。
她可是三个状元联合辅导出来的学生!沈初、张九龄、王维,她偷偷上了状元辅导班啊,还专门找了杜甫教她写诗!
结果居然名落孙山,是她的哪个老师没有教好吗?
第263章
李长安不甘心把自己的几张试卷来回翻了几遍。
这一次科举改革主要是为了更加公平,考试内容比起先前并没有多大改变,依旧是时务策论、帖经、诗赋几类,往后数年会渐渐侧重实务策论,给考生留出适应时间。
策论应该没问题,整个大唐谁能比她更熟悉时局啊,这次策论的主题是“收复河西”,李长安从后勤、战局、吐蕃大唐强弱之处对比等方面综合论述,李长安觉得就算是让刚打了胜仗的主帅郭子仪来写也不会比她写的更好了。
还有诗赋,她可是专门找杜甫来给自己补习了怎么作诗。李长安心道,黄庭坚、张籍这些学杜甫的诗人还是自己师弟呢,就连韩愈、苏轼也都学过杜甫诗,四舍五入也算自己师弟。她那些只是从纸上学过杜甫诗的师弟们都那么厉害,没道理她这个杜甫亲自辅导出来的亲传大弟子会写不好诗啊。
那就只能是帖经出了问题,李长安哼哼唧唧,她帖经的确差了一点,毕竟她事务繁忙,一天只能抽出来一个时辰读书,自然不及那些全职备考的士子博览群书。
李长安心安理得找好了理由,都是朕太忙了,没有时间复习才这次才没考上。
“陛下。”一道温润的声音从殿外响起。
“进来。”李长安听出了来人的声音。
萧临光从殿外走了进来,手中还端着一碗温热的梨汤,把梨汤放在了李长安面前的桌案上。
临近年关,殿内炭盆烧的干燥,政务又多,李长安这段时日有些上火,半月前萧临光偶然注意到李长安上火之后,就开始钻研清热下火的膳汤,一连给李长安送了半个月的梨汤。
李长安封赏自己从龙功臣的时候本来想着给萧临光封一个实权官职,可萧临光找上她说他无心仕途,只想在新建起的藏书阁做一个修书翰林。
长安城内的大片空地实在不错,李长安想要建造大唐图书馆、博物馆,和长安大学,这几样都需要大片地方。一来二去,她就盯上了李隆基原本住着的兴庆宫,正好地方大,里面的宫殿建筑面积也大,略微改建就能容纳数万人。
只是现在藏书阁还没建起来,萧临光也就无所事事,干脆就先在李长安身边做了个翰林,翰林院就在皇城内,也离大明宫很近。
萧临光轻轻扫了一眼桌案上随意摊开的几张试卷,拿出了自己早就打好的腹稿,拱手道:“臣恭喜陛下。”
“朕连进士都没能考上,何喜之有啊?”李长安咔嚓咔嚓啃着梨汤里的半颗大梨。
“自前朝以来,科举皆是以门第论人才,如今陛下锐意改革,整顿科举,科举不再以出身论人才。”
“正是因如今科举公正,无人徇私,陛下才未成进士。”萧临光眼神清澈真挚,“倘若有徇私之可能,那考官必定能认出陛下亲笔,不敢不择陛下。”
李长安抬头看了一眼给她找理由的萧临光,笑了一下:“爱卿言之有理。”
算了,他又不当权臣,说话好听就行了。李长安心想,萧爱卿佞臣,说话却实在好听,不过这个性格的确不适合当权臣,这也太顺着她了。
萧临光察觉到李长安心情好了一些,也弯弯眉眼,端着干净的汤碗离开了太极殿。
出了殿门以后还轻声哼了几段小调。
正巧被来找李长安的杨玉环听到,看了萧临光一眼。杨玉环自小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中,也是在洛阳长大,萧临光哼的小调正是洛阳地方情歌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