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安定君气道,“你给我滚。”
秦歧玉道:“滚可以,但我反对人殉。”
安定君气都要上不来了,重臣们连忙安抚,这刚送走老秦王,可不能再送走安定君。
便有人说:“此事押后再议吧。”
安定君摆手,秦歧玉转身便走,半点不留恋。
他出宫后,没回家中,先去了门客所在之地,众人纷纷献策。
而他这一反对,让原本平静的朝堂掀起大浪,这人殉制度,是改废除了。
它太过陈旧,太过不人道。
臣子互相拜访,商议此事。
可也有朝中老人,固执已见,认为就该施行人殉,祖制一点都不能动,他们恐惧变化。
在家中等待死亡的蔡兰,久等宫中人不到,而后方才知道,原来秦歧玉开始反对人殉了。
他恍惚又欣喜,喜得不是他自己可以不用死了,他都这么大岁数了,不惧死亡,他喜得是秦国未来有秦歧玉,不用再担心了。
次日,新君上任,安定君成为新秦王,他再次提出祖制,让众人陪伴老秦王下葬。
秦歧玉再次上书,表明自己反对人殉。
同时,不像昨日那般他自己一人对扛新秦王,在他出言后,朝中众臣,纷纷发言支持。
朝中老人反对,两方人吵得不可开交。
新君的第一次朝会,便在一片混乱中落下帷幕,同时咸阳城知道了朝会闹剧,引众人议论。
第二次朝会,同样的状况发生,不一样的是秦歧玉换了策略,那些要保留祖制说要人殉的人,不如他们跟着老秦王一起去?
秦歧玉道:“尔等这么担忧曾大父路上孤单,不如也跟着一起活葬。”
众人面色一变,拒绝道:“我等乃朝中大臣,身负要职,多有不便。”
他冷笑:“所以你们不敢去,却要要求内侍们和蔡公去活葬?怎么,你们认为自己比蔡公都重要?别担心你们的职务,多得是人可以替代你们。”
“还有,”他话锋一转,直视已经换上国君服饰的安定君,说道,“亲父乃是曾大父亲子,是否也要跟着一起活葬?我亦乃曾大父之孙,我儿峥儿乃是曾大父最喜爱的小小孙,不应该一同去吗?”
安定君大骂:“你个鸟!”
而后当了三十多年太子,终于当上秦王的安定君,褪去他曾经的软糯,命令道:“寡人要求他们陪葬!不必再议!”
第八十七章群起而攻之
第二次朝会不欢而散,安定君打定主意叫活人陪葬,谁的话都不听,上书反对人殉的,通通不批。
到了第三次朝会,秦歧玉着一身皮裘大氅,厚重的衣裳同周围只着单衣的官员们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一身贵气,满身骄矜,身边围绕着同他商讨如何让安定君回心转意的年轻官员。
众人簇拥着他走到宫门口,而后便见他停了下来,满脸冷漠道:“他不愿,那便逼到他愿。”
而后他迎着宫门的阴影直直跪坐了下去,宫门口的侍卫们快速躲避,随即反应过来,拔腿就往宫内跑。
官员们惊诧万分,就在他们举棋不定,不知是该入宫参加朝会,还是同秦歧玉一起跪坐在宫门口时。
数百名士组成的队伍,在吕秀和高子圭的带领下,就在他们无官身之人,能走到离宫门口最近的地方,悉数跪坐下去。
这些全部都是秦歧玉的门客。
吕秀举起羽扇遮住自己半张脸,遥遥望着前方孤身一人跪在宫门口的秦歧玉,自言自语道:“感觉这辈子都没做过这么刺激的事。”
高子圭板板正正跪着,余光扫着吕秀道:“放下你的扇子,好好跪着,怕谁看你的脸。”
“你懂什么,现在日头还不烈,等一会儿太阳升起来,流满脸的汗,丑死了。”
高子圭闻言无语地收回视线,看着前方的秦歧玉,心潮澎湃,他很期待,当秦歧玉为王时,他们跟着他,会如何大展拳脚。
在门客和秦歧玉中间的宫门口空地上的官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将视线落在秦歧玉身上。
是选择年轻聪颖的有望成为下一任君主的秦歧玉,还是选择一直未展露过雄主之姿的现任秦王?
那肯定还是被老秦王认可,立为太孙,如今直接成为太子的秦歧玉。
他们咬牙道:“跪!”
一撩袍角,众官员在秦歧玉身后跪下。
大朝会是参加官员最多的会议,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官员们,艰难地穿过层层百姓,而后一眼看见数百名士跪坐。
再往前望,是密密麻麻参加朝会的朝中官员们,其中不乏有自己交好的官员。
大家交头接耳后,方才知道这是秦歧玉带头逼迫新秦王安定君,要他取消人殉。
有那心有热血者,直接跪坐下去;有那投机取巧者,跪坐下去;有那不明所以,但随大众肯定没错者,跪坐了下去。
很快,宫门口前面偌大的空地就没有一点地方了,由秦歧玉为首,紧接其后是当朝众臣,而后是秦歧玉的门客、闻讯而来的各地士子、亦有在为老秦王活葬人员名单中的亲属。
整座咸阳城都在翘首以盼,等待安定君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