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阿基米德的亲戚?”
在新旧交替时,埃及的亚历山大是举世闻名的“智慧之都”,所以在亚历山大工作的希腊学者渐渐摒弃了老家的糟粕,开向女性传授各种知识,日后被暴徒虐杀的希帕蒂娅就是在亚历山大出生并师从其父的希腊裔埃及人。
尼西阿斯点了点头,得意洋洋道:“她的祖父曾是阿基米德的学生,其父也是亚历山大的学者。”
至于这种高知家庭的女儿为何成了供人挑选的奴隶,那得问战争的发起者与鼓动民粹的政客。
“读过书吗?”
“读过普罗克鲁斯齐诺弗尼斯、欧几里得与阿基米德的著作,并且对希波克拉底的成就也略知一二。”女奴的表情十分平静,无论是被尼西阿斯揩油还是被德梅特里奥当货物般的挑选都没有异色,甚至还大胆地向对方推荐自己的亲属:“阁下,您若是以知识衡量奴隶的价值,那么买下我的父母远比买下我一人要来得划算。”
第451章
尼西阿斯也不是第一次见到推销自己的奴隶,因为对后者而言,遇到一个好主人的结局可不只是被尽快释放那么简单,在罗马共和国后期至罗马帝国之初,受宠的释奴不仅冠以原主之名,甚至还成了宫廷的权势人物。当然,在眼前这个连“罗马人都不一定是罗马人”的共和国中期,释奴的最好情况就是以自由人之身出任罗马的低级官员,然后靠两三的努力与大家族有姻亲关系。
那个向德梅特里奥推荐自家的希腊裔埃及妇女则想得更远——她祖父的老师就是为了逃避新旧交替的波浪而被父亲送去埃及学习,最后因国家危机而从埃及回到战火纷飞的叙拉古。同理,上升的罗马在长年累月的征战下无可避免地遭遇了人口的衰退与人才需求的不足,从而让释奴出身的自由民开始接触基层权利。
皇权不下乡的结果是吞下的土地先是归为自治领,然后被乡绅与民族分子独立出去。如此一来,打下此地的罗马人成了笑话,下达命令的执政官与支持他的元老院、贵族世家也都成了天大的笑话。
祖上经历过围城之战的女奴知道矛盾的结果是某一方被泄愤式的重拳出击。她们家已经吃够了战乱的苦,所以想躲远点以继续进行学术研究。
德梅特里奥与克利斯提尼也不想送个哭丧脸让大汉的皇帝误以为是友商故意膈应他,所以在女奴大胆地毛遂自荐后难得温和地强调道:“知道在世界之东的赛里斯有多远吗?找个位于罗马、雅典、亚历山大的主人都有可能成为释奴,带着金银回到你所钟爱的亚历山大或祖辈生活的叙拉古,但要是去极东的赛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