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带一提,眼见自己的小伙伴都一一归汉后,离得最远的哀牢纠结了一百余年,最终在柳貌一朝率77邑王、5万余户归附东汉,结果成了西南夷里的最大赢家——前提是他的孙子没有叛汉。不然为了这块牌坊,即使是汉室倒了,哀牢王族也能一直风光下去。
当然,此时的赵佗并不知道许多年后,包括南越在内的南部诸国都一一成为大汉之地。他所头疼的是西南夷部落表面敬他,实际畏他,但也不会啥事依他,啥事信他。
尤其是在切断与大汉的商道上,别说是习惯中原各色物品的西南贵族们不会答应,那些通商谋生的黔首们更是比贵族的反应还要激烈。
没办法,即使是与南越建立兄弟关系,这些部落依旧保持着商周时的奴隶制与活人祭祀。与其说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迷你版的方国部落。
更有意思的是,在赵佗之前,包括百越在内的南方诸国对的王的称呼都是《周礼》所淘汰,但又被秦国捡起的“君长”。
面对这么些草板子国家,赵佗真是想骂人又无从骂起,只能忍着青筋直跳的痛苦缓缓问道:“我们不能以利诱的方式让西南夷部落同意断绝与大汉的商贸吗?”
吕嘉只是摇了摇头,委婉道:“光是桂林郡和龙川县就有三万赖以生存的人。”
三万……几乎占了两地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这个比例咋一看去似乎没有多少问题,但是考虑到桂林郡靠着桂阳郡,与巴蜀和会稽郡的距离较远,而龙川县与王城番禺都是南海郡的直属县,与长沙国和会稽郡隔着一个改为闽中郡的闽越。
由此可见大汉至于两地的黔首有多么诱人。
诱人到汉语熟练的越人已经开始往汉境偷渡。
问题是偷渡也就罢了!越人偷渡的地方真的能把赵佗气死。
现在的南越人与西南夷最想去哪儿——巴蜀,长沙。
巴蜀也就算了,毕竟是大汉的二线地区。
可长沙国是什么地方?
李白的《放后遇恩不沾》里有句“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归”。意思是我像贾谊一样被皇帝流放到南方已经三年了,至今都未得到特赦。
是的,你没看错。
长沙国直到唐代乃至封建王朝的末期都是比较热门的流放地。知名度在宁古塔和岭南以下,琼州和夷州以上。
现任的长沙王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六子,刘瑞的异母兄长刘发。此人之所以为后世所知一是因为程姬之疾,二是因为他有个比较争气的后代叫刘秀。
因为唐姬母子一直都是宫里的小透明,加上先帝分封诸王把刘发扔去大汉五线的长沙国,所以刘瑞对这位兄长还算不错,不仅让乌伤翁主与巴蜀郡守在经济上拉他一把,甚至允许他的信件与土特产用军驿送至关中,真可谓是荣宠至极。
就连宫里的唐姬也都托了儿子的福,吃穿用度与程姬贾姬一般无二,甚至还得薄太后的青眼与刘瑞的特许,可以去上林苑的离宫避暑打猎。
在外界看来,唐姬母子因为过于安分守己而被皇帝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