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这儿,许十六便是十分的委屈——他家阿父来不及鸡娃自己,于是把压力转到儿子身上,不仅走张汤的路子让他拜到恢公名下,然后请妹妹走信乡公主的路子,跟墨者工坊搭上联系,准备等孙女稍大后就送去学习,作为儿子不成器的第二选择。
计划通的许九:祖宗不成器,那就只能寄希望于后代,总之他老许家必须出个配享太庙的。
为此,许九甚至下了道家法。
而这家法将在二十年后掀起其外孙女要求袭爵的“宋子侯案”。
“若子孙后代有配享太庙者,其子袭宋子侯爵。”作为一个家里人口不多不少的勋四代,许十六的表情真可谓是如丧考妣。
论有一个鸡娃的配庙狂爹是什么滋味。
别问,问就是许十六心里发苦,恨不得亲换阿父。
…………
算了,还是别换了。
许九至少是个彻侯,谁知换上的会不会比许九更差。
作者有话说:
让我们有请鸡娃的鼻祖,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先驱,平权运动的推手,眼光卓群的宋子侯许九。
第238章
辩论结束后,除上台的选手与二楼的博士外,观众都三三两两地离开。期间有人依依不舍地抬头看了眼刘瑞所在的包间,行动上也试图上前,然后就被茶肆的人“请”了回去。
“这位客官,还请您不要为难咱。”茶肆的伙计指了指二楼的“站客”,笑容里暗示性十足:“咱们也是依令行事。您要是不听咱们的,句只能让不好说话的来。”
想上二楼的抬眼望去,只见站客武装齐全,目光坚毅,全身写满了“不好惹”,就差在脑门上拍个“刚入郎卫,害怕暴力”的标签。
想上去的观众:……告辞。
“陛下,阴阳家的邹公想收倪宽为弟子,还请您准许。”刘瑞打算起身离开时,李三突然进来说道。
“倪宽?”只听内容,并不在意对方叫啥的刘瑞愣了下,但很快就明白对方说得是谁:“刚才那位颇擅数的年轻儒生。”
“正是。”
坐回原位的刘瑞摸了下上唇,缓缓问道:“朕没记错的话,倪宽是欧阳生的弟子吧!”
欧阳生注《尚书》,与其子弟构成儒家春秋派里比较低调的欧阳春秋。
不过其低调并不意味着历史上没有欧阳尚书派的一席之地。在儒家几派打打闹闹地合为一体前,欧阳尚书派是少数没有被重点打压,而是被慢慢消化的一派。盖因这派的人主职学儒,副业养生和看星星,所以对外界的攻击力不强,以至于被不少学派视作儒道(黄老家)之学。
顺带一提,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东方朔就与欧阳尚书派交好,并且为倪宽的女儿与其恩师欧阳生的孙子做媒,谓之亲上加亲。而在西汉之末,王莽的恩师也是欧阳生直系后代欧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