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长君露出不解之色,随即听见曹细君继续说道:“汉律不许异姓者为嗣,但也顺应先帝的德政,留下一道名为人情的口子。”
曹细君的眼里满是狡黠,同时让卫长君放下心里的大石头:“汉律规定,三岁以下的异姓弃儿可被收养,但需从义父的姓氏。“
“咱们离开河东时就把郑青的户籍挂到卫叔(卫家的远亲兼管家)名下,所以在官府那儿,郑青是卫家买给卫叔做义子的弃儿。”
曹细君瞥了眼错愕的卫长君,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如此,郑家就是舔着脸来找郑青认亲,官府那儿也是不认的,而且民间多会斥责郑家嫌贫爱富,卖儿求荣。”
听完卫家堪称离谱的操作后,卫长君只能愣愣地回道:“难怪当年买下青弟花了那么多钱。”
一个瘦骨嶙峋的放羊小儿……即便是有卫媪的关系在,也不值得卫家花了一个成男的钱去买下此人。合着那多出的钱是为了收尾,同时也让郑家彻底闭嘴。
曹细君瞧着卫长君懵懂的样子,也是感叹再怎么成熟的孩子终究是没见过风浪,所以不知万事都有周旋的余地:“你呀!实在是关心则乱。”
“还请小君明示。”
“你只知郑青……不,现在应该叫卫青容易受到胁迫,殊不知郑家这种河东大姓也是要脸的。”曹细君有些恨铁不成钢道:“他家往上数可是郑国宗室之后,而且挨着关东一代的儒学圣地。”
“若是哪天你弟发了,而郑季立刻蹬鼻子上脸地来扯关系,河东一代的郑姓学生会怎么想?那些个与郑家有联系的大姓会怎么想?”
卫长君这才如梦初醒道:“原来还有这层深意。”
“不然呢?人要脸而树要皮。他就是想认回卫青,也得看郑家的其他人答应与否。”曹细君让婢女倒了碗热水,然后令卫长君退下:“你且把此事告知卫媪等人,让她们安心后赶紧改口,以免日后落人口实。”
“诺。”终于放心的卫长君赶紧去给阿母报喜。
待他走后,卫家的傅母忍不住道:“主君与小君对卫媪一家未免也太好了,奴婢担心……”
“担心什么?吾家就一即将入宫的独女,他们就算鸠占鹊巢也得不到什么。”曹细君瞥了眼心虚得傅母,嗤笑道:“既要施恩于人,那就好人做到底,钱财要管够,省的一副畏畏缩缩的小家子气让双方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