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人好啊,给他再大的恩宠,也不会掀起大的波浪。
想到这里,孝仁帝心里不痛快,难受憋屈,念叨要是沈昶青还活着,沈昶青没有私心辅助他治理朝政,他呢,时常推心置腹和沈昶青闲聊,这是何等快活。
念叨的次数多了,孝仁帝竟然觉得沈昶青还活着,暗中派人寻找沈昶青,还不算,不顾诸位大臣阻拦,七下余杭寻找沈昶青。
可惜每次都失望而归。
每次声势浩大的仪仗队恭迎孝仁帝回京,当地官员垂头耷拉着耳朵,上京大运河沿线商业繁荣,是一等一的富庶之地,他们想敛一点点财,搜刮一丢丢民脂民膏,被孝仁帝经常微服出巡打乱,他们不得不夹着尾巴兢兢战战当官。
“富裕地区太难做出业绩,待本官任期满了,上书调到其他能发挥本官才干的地区,干出一番大事业。”与其每日担惊受怕,生怕什么地方没做好,被孝仁帝撞见,还不如收拾铺盖到孝仁帝到不了的地方做土皇帝自在。
“能调到京城做官,老夫死了也瞑目了。”在孝仁帝眼皮底下做官,总比孝仁帝突然窜到他们的管辖地,打的他们措手不及强。
他们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京城的官员舍不得挪位置,其他地区的官员也不愿意往这里调,他们也只能够在上京大运河沿线地区来回调动,挪窝不挪地方。
看不到摆脱这个地方的希望,简直太悲惨了。
各位恭送孝仁帝北上的官员含泪相望:
“沈大人到底有没有死,死了,尸骨呢,没死,好端端的,为什么藏起来,又藏到哪里了?”
一日打捞不找沈昶青的尸骨,孝仁帝南下的步伐停不下来,遭罪的是他们。
这是一个惨烈的事实,他们太痛苦了。
不行,还得上山拜佛,烧一堆经文纸钱,多添一些香油钱,求沈大人发发善心,你如果死了,拖个梦给皇上,告诉皇上你在地下一切安好,马上就要投胎做人了,求皇上勿念,你如果没死,你就站到人前,告诉皇上你假死的苦衷,皇上不会怪罪你的。
一行人当官没捞到钱,倒是经常往寺庙里送钱,且一次比一次送的多,乐坏了寺庙里的和尚,这群和尚日子过的可富足了,把这些‘一心向佛’的‘善良’施主当成财神爷。
见到这些施主,和尚们故作高深,拉着这些施主讲经文,说话云里雾里,给他们一点希望,最后却说不可泄露天机,哄得这些人多捐香油钱。
这群人心事重重在禅房听德高望重和尚讲经,禅房外有一对男女经过。
两人都身穿暗青色粗布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