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静坐在花树下,手捧一卷晋时古书,清风摇落玉树枝头纷纷,又轻柔拂过他的眉梢眼角,仿佛一叶雪白的浮蝶轻吻过蕉叶。
司马道生简直惊呆了,又一个美人出现了!
店铺里随便拎出来两个人,一个沈约,一个王维,都如此风华惊艳,会稽王虽然是「如霞初举」,却早就不知道被比到哪里去了。
司马道生慌忙拉住沈约,十分焦急地询问:“如何才能保住我父王的名次?”
沈约见他已然上钩,支起手,面色澹然地说:“此事不急。”
司马道生眼珠子瞪得险些掉出来,扯着他衣袖:“怎么能不急!”
沈约微微颦眉,将被他拽皱了的衣袖扯回,又拿出一本装帧精美的画册,淡淡道:“本府将先推出「当世十二美」又副册,上榜十二位未及冠的少年少女。”
司马道生一听,心思顿时活络起来,试探着指了指自己:“你看我如何……?”
沈约无语,人可以没有自知之明,但不能把一根破稻草当作价值千金。
他也不多说,事实胜于雄辩,径直翻开了画册上的人像,一一指给司马道生:
“此乃高平郗氏的幼女郗道茂,姿容灵秀,工擅书法。”
“此乃陈郡谢氏的天才少女谢道韫,过目不忘,惊才绝艳。”
“此乃陈郡谢氏的谢灵运,意气洒脱,才高八斗。”
“此乃陈郡谢氏的谢脁,清辉流照,亭亭如月,心净如雪,才华横溢。”
“此乃琅琊王氏的五郎王徽之,潇洒俊逸,卓荦不羁。”
“此乃琅琊王氏的七郎王献之,自幼容貌惊人,为一时之冠。”
“此乃太原王氏的王坦之,风格峻整,江东独步。”
“此乃太原王氏的王长史独女王穆之,幼年生有国色,足见倾国倾城。”
“此乃一位隐士家族出身的曹子建,虽然年幼,却一派落落高风,兼通六艺,是真名士自风流。”
“此乃一位隐士家族出身的萧纲,绮骨清姿,忧愁独抱。”
“此乃一位隐士家族出身的刘令娴,既有白梅之高寒逸世,亦有蔷薇之奔放热烈。”
“此乃秦国宗室的一位郎君苻坚,骨相不恒,容貌殊绝,被其祖父目为天人。”
……
司马道生听了一连串名字,其中有的有画像,有的没有,整一个就是头晕目眩,目瞪口呆。
天下竟有如此多的风华绝代之少年少女,自己从前的岁月仿佛都活到狗肚子里去了!
其实不只是他有点晕,天幕前的观众也有点晕。
没别的。
就是怎么会有这么多王x之的名字啊,虽然来自不同家族,看起来却宛如异父异母的兄弟姐妹!
师生群中:
【唐王李渊】:哈哈,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王坦之,王穆之,若是让明世祖位面的王夫之老先生混在这群人中,大概毫无违和感。
【汉武帝刘彻】:此等起名是有什么特殊偏好吗?真令朕费解。
【景泰帝朱祁钰】:这事说来都怪王莽。
【新皇帝王莽】:很好,朕就知道……
【景泰帝朱祁钰】:就是说,因为王莽颁布制度的影响,包括后来的东汉宗室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以单字为名,就比如三国时期的人物几乎全是单字名。
【景泰帝朱祁钰】:直到天师道盛行,开始流行在名字中加入「之」、「道」等字,蔚然成风,才变成了双字名。
【梁武帝萧衍】:朕补充一点,一开始是因为天师道,后来纯粹是出于习惯加字,跟宗教已经完全没关系了。比如子云的「陈庆之」,他就不信道。
【汉武帝刘彻】:莽子管得还挺宽,别人取几个字的名字也关你事了?
【新皇帝王莽】:放心,朕现在并没有在本位面颁布这个单字法令,大家名字爱取多长取多长,哪怕是叫「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这么长,也没关系!
【湖海散人罗贯中】:这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又是何人啊?
【新皇帝王莽】:是一个后世大文豪。好了,这不重要,朕只是举个例子。
……
司马道生翻阅着小画册,一颗心不住地往下沉。
竞争对手皆如此强势,看来,自己是彻底没戏入围了啊。
“世子无需低落”,沈约给了他一线希望的曙光,告诉他,氪可以改名,“本府提供名额公开发售,只要三十万钱,便可以入围参与投票。”
三十万钱不是很多,相当于一栋普通别墅的购买力,各大世家都能轻轻松松拿出来。
但这也仅仅是第一步罢了,关系户们入围之后,才能更好地割他们的韭菜。
那一日郑成功对他们进行了一番高屋建瓴的指点,沈约毕竟是一国宰相,绝非什么憨憨之辈,很快就和众人探讨出了一条扩大影响力,顺带挣钱的思路。
唯有赚取足够多的资费,才能筹集好军资和其他费用,完成「一统天下」的副本任务。
虽说他们都是文人不参与,后期会由其他人来接手政治军事操作,但这钱总得先搞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