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节(2 / 2)

当年先一个南京太子案,又一个唐王鲁王混战,再一个永历远击绍武,结果让清兵趁虚而入。这群人为了争正统打来打去,脑花子都打出来了。

洪承畴认为,自己真是聪明,一下子就掐住了郑成功的命脉!

他当即投入到流言传播的大业中去,结果很快悲催地发现,虽然使劲浑身解数,但根本就……传不动。

听到流言的江南士绅百姓:一脸冷漠.jpg

是谁在满嘴胡咧咧,仿佛有什么大病一样。

他们追随的是郑成功这个人,又不是南明朝廷,才不关心皇位本来该属于谁。

南明朝廷被永历十年来一通霍霍,早就形如散沙,丝毫不得人心。

郑成功今日当了大明天子,他们可以是明人;如果郑成功明天要建一个新政权,他们也可以跟着改换门庭嘛。

什么篡位流言,笑死,完全不带在乎的。

百姓们:延平王愿意来南明当皇帝,是给它脸了,你不会真以为人家只能坐这南明的帝位不可吧?

不得不说,群众眼睛是雪亮的。

洪承畴面对这种窘境,只好改换策略,转而从永历帝那边入手。

这一查,还真被他查出点东西来。

新会城外数百里,当日曾有乡民目睹永历本人出城之后,一路北逃,去找李定国!

洪承畴大喜,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把柄啊。

然而,还没等他开始做什么,全国各地目击永历帝的大批报告,宛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永历帝出现在镇江了,永历帝出现在桂林了,永历帝又到长江边上了,永历帝准备过江了!

基本上,每天要都出现在好几十个不同的地方。

洪承畴:???

什么时候皇帝都可以批发了?!

很快,郑成功向天下发声,清贼诡诈多端,亡我大明之心不死,此乃他们的狡计。先皇国葬已经举行,凡我大明子民,以后再见到有假扮先皇者,可当场杀之,或交送朝廷统一处决。

当即,一批假冒者就被扭送到了南明军中。

因为人数实在太多了,南明的文武百官,以及每一名高级将领,都分配到了一个「永历皇帝」进行斩首。

其中自然也包括李定国。

一夜之间,发现所有人居然都在「弑帝」的李定国:“……”

目瞪口呆.jpg

是他太浅薄了,居然还存在这种操作!

对此,郑成功微笑表示。

想要保护一滴水,最好的方式就是将他隐藏入大海。

现在的南明朝廷,谁没有杀过一大群「永历」,走出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高官。

就连每日互相问候,都变成了:“将军/巡抚/尚书大人,你今天杀了几个永历?”

“三个,你呢。”

“承让承让,我比你多两个!”

“明天再接再厉!”

眼看洪承畴的计策不行,顺治帝越想越慌,又准备弃京师而逃。

孝庄太后闻言大怒,将他痛骂了一通:“如今郑氏伪帝不过占据区区云贵之地,偏居一隅,还不知能不能活到过江!汝不派大军尽快将他剿灭,反倒一心逃亡,将来有何面目见汝列祖列宗于地下!”

顺治帝直接就被软禁了起来。

她全盘接管朝政,星夜动员八旗大军,准备南下。

……

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内。

但南明现在的局势万分凶险,根本没有给郑成功留下一星半点整顿内部的时间。

即便算上他从副本中得到的奖励,南明面对清军依然存在着客观上的巨大劣势,特别是在地缘条件方面。

南明的基本盘是云、贵两省,也就是李定国之前驻军的地方。

这里虽然山高路远,天险纵横,但一直以来就是贫瘠荒芜之土,几十年的产粮数量加起来,都比不上广东一年。

完全就不是一个能够反攻全国的稳定后方根据地。

然而正相反的是,清兵占据了江淮防线,兵锋却可以长驱直入,轻易打到江南来,南明的处境实质上是极端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

所以必须先拿下两广之地,天下粮仓,以便和郑家的本营福建连成一片。

但是呢,在打两广之前,郑成功觉得有必要先练一练兵,在战争中磨合人心。

最新小说: 重生后怀了前未婚夫的崽 坏了,冲着我无心道来的 临渊羡渔,不如求而娶之! 神明来自亿万年前 被草原霸主强取豪夺后 据说我的人设是爱而不得 炮灰身后的男人竟是[快穿] 炮灰美人他总在外貌焦虑 夫郎说 攻略反派后成为团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