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忽必烈发现了一个大问题,自己出来时还好好的,结果回不去了!
新宋四路大军,水陆并进,攻占上都之后,直接就包围了大都城。
并且围而不攻,每天只是搞点火力骚扰,好像在等待着什么的样子。
忽必烈惊骇欲绝,这究竟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上月的战报中,还说一切都很正常呢!
张世杰(微笑):当然是因为我控制了西北边境,现在全天候都是望远镜巡天,别说是你的信使了,连一只鸟都不可能飞过来的。
爱德华一世算是半个盟友,可以帮他给延平王送信。
至于你忽必烈,你是哪根葱,急着给自己蘸酱啊!
所以说,忽必烈在外面得到的传讯,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全都是张世杰找人篡改之后,再度发出去的假消息。
包括但不限于什么“我们这里一切都好”,“皇贵妃最近生了个儿子”,“李庭已经击败了一波新宋军团”之类的。
这一招瞒天过海,可以说是非常欺负七十多岁的高龄老人了。
本来张世杰倒也不至于进行得这么顺利,毕竟忽必烈的传讯,也是需要重重印玺确认的。
但此时,有人居然连夜将印玺的复刻图送到了新宋军团,交到了他们手中。
此人正是水云先生汪元量,当年南宋的宫廷琴师,后来国破之后,被掳北上,直接就成了忽必烈的宫廷琴师,深受信任。
可谓是防不胜防!
忽必烈发现回不去家,只好带着骑兵主力,在草原上千里奔波冲撞,准备将大都包围线撕裂开一道口子。
直到这一天,他忽然发现,在他不懈的攻打下,围城居然出现了一个角落的缺口,似乎是其中最弱小的水师郑军一部,出现了什么变动。
忽必烈当即长驱直入,率兵挺进王城。
郑成功露出了一丝笑容,猎物已经落网,可以开杀了。
【作者有话说】
七十多的高龄老人忽必烈:你们不讲武德!
延平王:呵呵
小陆相公:呵呵
文山先生:呵呵
张太傅:呵呵
中间那段击鼓诗,是我参考《三叠》那种古歌行体格式来写的,古歌行体一般都是押古韵吧,但我不太懂,就只能押现代韵脚了(挠头)
第47章
这是忽必烈登基后的第三十三个年头。
这位元世祖皇帝,史上头一回以夏变夷,以胡人身份一统中原。
早年起于边荒,年少征战四方,壮岁平定天下,却又将目光投向更远的远方,继续征伐。
也曾走马扬鞭,朔风行千里,也曾英姿凛然,统帅大军,王钺一指旌旗卷横云,也曾挽弓如满月,射向四海八荒,铁骑席卷野心勃勃,欲要一统六合。
可惜,战士总会逐渐老去。
自从登基建国之后,忽必烈人到中年,就开始如同黄昏后,逐渐西斜的太阳,疯狂走向了下坡路。
他开始玩弄权术,攫取钱财,穷兵黩武,用种种心机和政治手段,制衡朝中的蒙古、色目、汉人、南人诸臣。
终于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
这一年,新宋帝国大军踏平全境,兵临城下,形成了海啸山倾般的压倒之势。
大都城中,百官和将士一连被围困了许多日,早已气势低迷。
他们并非没有试过突围和反攻,但每一次冲击,都被新宋严密的炮火攻势直接逼退,死伤惨重。
仅有寥寥无几的人冲了出去,想去找外界求援。
然而,新宋已经以摧枯拉朽之势,毁灭了绝大多数蒙古的地方统治,唯有寥寥几座坚城,对元朝忠心耿耿宁死不降,仗着地势之利,还在负隅顽抗。
浴血奋战之后,艰难冲出重围的使者,望着大好江山,几乎已经完全飘荡着新宋人的旗帜。
不知援兵会在何方,也许永远都不会再来。
大元已经没有希望了!
茫然和死寂很快像瘟疫一样,在大都的城池中蔓延开来。
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长夜即将到来,而是这一次长夜来到之后,太阳再也不会升起。
元朝大都是忽必烈迁都以后,在金国旧都的废墟上所建,城池坚固,战壕众多,壁垒森严。
郑成功不愿一上来就贸然攻城,无谓折损兵力,而是先采取了围困战术,切断水源,绝其补给。
等大都内部彻底崩溃,就是他全军出击、一战制胜的时候。
新宋军团每日不设云梯攻城,只摆出了大炮若干,早中晚分批对着城头猛轰,集中瞄准了齐化门等元军高级领袖经常活动出没的地方。
连续多日以来,果见成效,擒杀众多出战的蒙古高官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