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的意思是,可以让宁相雨来当申请人。宁相雨正好博一,她跟林朝关系一直很好,而且林朝研发假肢的整个过程,宁相雨也有参与。由她来主持课题非常合适。
但这就又带来一个问题。国自然要求该申请项目不得与申请人开题的学位论文一致。也就是说宁相雨要帮忙申课题的话,她得同时负责两个项目。这样压力很大,万一宁相雨自己的课题出不了成果,甚至可能会影响她博士毕业。
至于其他的要求,比如必须拿到学院推荐啊,导师必须是杰青或长江学者或者院士啊,这些条件方教授全都满足。
“所以你要自己想清楚。”方教授在大洋彼岸给林朝打来视频通话,屏幕上他的面容温柔又无奈,背后的窗户里是深夜的星空,“林朝,做科研就是这样,我们讨论的是学术与理想,但有时不得不为现实制约。这个项目从头到尾都是你的心血,如果你不希望让别人来主持,那咱们就再等等。等你考上博士,又或者等再过一两年,政策说不定还会有调整。到时候你就可以亲自主持你的项目。”
“谢谢方老师。”林朝对导师唯余感激。
严格来说,方教授甚至还不是他的导师。林朝只是在去年申请保研的时候,提前拜访过这位天纵奇才的青年教授。
后来他出了车祸,也是方教授主动来联系他,告诉他如果还愿意当他的研究生,就来参加组会吧。
他们之间的唯一连系,不过是个口头约定。
这份约定竟然成了君子之约,让林朝至今想起仍觉感动。
林朝关掉视频,在实验室里静静地坐了一会儿。
今天是周五,天色已暗,实验室里其他师兄师姐都有事出去了。整个实验室静悄悄,只有他一个人。
国自然是个巨大的诱惑。方教授会这样说,也是为他的未来考虑。如果他能在学生阶段就主持国自然项目并且做出成果,那么将来无论是继续科研还是找工作,这都会成为一份闪闪发光的经历。
但是,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重新申请课题都意味着等待。项目书的准备,各种审批审核的流程……4.0的研发进程最起码会被推迟好几个月。
几个月,对科研来说其实不算太长。他要是真的把这个项目申下来,研发成功所需要的时间或许要三年,甚至更久。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也正好可以处理一下学业上的事务。保研流程他要重新走一遍,还有专业课的考试,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这似乎就是最优解。
……可是。
不想等。
——这三个字一下子跳出脑海。
就连林朝自己都有些惊讶。他试图理性思考,可是大脑深处,心底深处,总有个声音,像小孩一样撒泼打滚尖叫。
不想等。不想等。不想等。
想要一双真正的腿。想像健全人那样。
想像每一个健全的普通人那样和他——
林朝把心里那个不理智的念头死死压下去。他忽然觉得有些疲惫,不由得揉了揉酸胀的额角,长长呼出一口气。
放在桌上的手机忽然震动起来。大概是沈临风来接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