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2 / 2)

九月秋收时,他们要缴粮纳税,听说今年朝廷的赋税多加了半成。炽阳之下,他们骂骂咧咧,还是将裤腰带勒紧,在土黄的地里锄除杂草,挥汗如雨,顺着枯瘦的身躯淌下。

他们有两个儿子,要为这两个儿子操劳一生,想到以后要盖新房,要娶进两个媳妇,还有每日的家用吃饭,那得多少耗费啊。

他们挥动锄头的动作更利索了,尽管劳累,但脸上都带着笑。

却不想小儿子在长至三岁后,还是不会说话,可急坏他们了,忙带着孩子奔波到镇上去看大夫。

大夫说无事,就是说话慢些罢了,再等些时候。

“且看这孩子的面相,以后会是个有本事的,做爹娘的不要急。”

许父许母哪能不急啊,后头又请跳神的婆子来,喂了小儿子一碗的灰符水下去,还是不管用。

会见人笑,就是不会说话。

他们甚至都想,倘若真的不会说话,只要能做事,挣口饭吃,以后还是可以娶上媳妇、生上孩子的。

等到小儿子长至五岁时,终于会说话了,但每回只蹦出一两个字,村里人都惯于叫他二哑巴,改不过来了。

许父许母无奈,也早接受。

大儿子跟着一个瓦匠师傅做学徒,一年难得回来几次,但学得真本领,以后便能多挣上几两银子,比他们种地的强多了。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他们也想给小儿子找门事做,却到七岁,越长大,性子越是孤僻,常自己待在一处。

只能先给他找了个放牛的事,是附近一个有钱人庄子养的水牛。

傍晚夕阳西下,还不见人回家,准在哪里蹲着,拿根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得扯着嗓子喊“二哑巴!回来吃饭了!”

他们也喊他二哑巴。

二哑巴今日新学了《三字经》的一句。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他坐在树墩子上,望着地上的字痕,低声默念着,想,可是“一”是从哪里来的。

他冥思苦想,把先生说过的话再回想,可先生都未提到过,同学们也未问到。

先生说过:“我说多少次了,要多读书,要多写字,才能真正明白这些圣贤书里的大道理,你们爹娘辛苦劳作,把你们送来我这处念书,你们却不肯用功,怎么去参加童试!真是气煞我也!”

这是先生最常说的一句话,他记在心里。

于是他擦掉地上的那些字,用树枝一遍又一遍地将新学到的道理写着。

“一”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二哑巴!回家吃饭!”

忽地,娘的喊声从远处传来,二哑巴慌张丢下树枝,站起身,用草鞋底搓掉地上的字,往炊烟飘起的地方跑去。

到家里,吃着米面馍馍,喝着稀粥,他还在出神地想那句大道理。

最新小说: 重生后怀了前未婚夫的崽 坏了,冲着我无心道来的 临渊羡渔,不如求而娶之! 神明来自亿万年前 被草原霸主强取豪夺后 据说我的人设是爱而不得 炮灰身后的男人竟是[快穿] 炮灰美人他总在外貌焦虑 夫郎说 攻略反派后成为团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