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轻松,我心里更多的是不舍。
这本书原名叫《临渊羡渔,不如求而娶之》,后来改名为《邻家妹妹太乖,他一见钟情》。
就个人而言,我还是喜欢原书名多一些,原因是当初写这本书时的灵感也是来自古言那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
年少时,会做许多的梦,会有很多的理想,想要实现,唯一的途径就是拼搏。
想想呀,一群少年少女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尽全力奔赴,那该是多么的打动人心?
本书的女主人公池渔自小是单亲家庭长大,因为爸爸保护得好,她小时候并不缺爱,性格也养得很好,很正面、很坚强、很积极向上的一个女孩子。
变故是在爸爸去世之后。
其实,换作任何一个人,在十五六岁的年纪,父亲突然离世,这种打击都是巨大的。
更何况,池渔和她爸爸关系本就亲密,一下子失去亲人,那种失重感让她无所适从。
自然而然的,会渴望有别的亲人或朋友能够将这份缺失的情感填补上,池渔的妈妈白杨是一个很好的对象。
然而,白杨再婚,作为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以及有些爱慕虚荣的女人来说,她的生活重心早就转移到她的新家,这个新家有她的丈夫,有她的女儿。
所以,无论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将池渔接到身边,她都不可能避免地会忽视这个自小不在身边长大的女儿。
池渔对亲情的渴望,白杨的忽视,其实是两方情感的碰撞。
有些读者的评论我有看过,也知道大家的槽点,既然池渔有爸爸留的钱又有能力,为何不早早离开白杨?而是要待在梁家受这样的委屈?
池渔并非是受气包,也不是玛丽苏,她只是想妈妈爱多她一点,这一点她并没有错。
但是,期望的爱没有感受到,才会在积攒够失望后离开。
我想,大多数未满年人在这样的情况都不敢和父母叫板说要脱离家里自力更生。
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女生,有些路池渔是必须走的。
这是她成长的一部分,也唯有经历过,她才能更宽容地面对人生中所有的阻碍和困难。
这样的生活才更真实呀。
也说到男主,我在设计凌渊这个人物时,其实想将他塑造得更完美一些,聪明、睿智、意气风发,所有少年人有的他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