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沫一直以为他那边进展的很顺利的,直到电话打了过去才知道,他与合作的那个工厂老板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分歧。
一来,这位老板本身就是一个小城市出身的人,原来也只是小打小闹的在经营着服装工厂,并没有什么太大格局和眼光。
他觉得自己跟李山搭档,李山负责销售和提供款式,自己跟着挣点儿小钱就好了,跨国贸易什么的,他根本想都不敢想,也没有哪个野心。
二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丁沫是占了他们公司30%股份的。
而在他的认知里,丁沫只是在前期给李山的店铺投了1万多块钱外加买了一台电脑,实在没有任何贡献,凭什么从他们现在的利润里还要分30%。
但是任何做生意的人都不能这么去考虑这种问题的,初始投资的意义就在于当时提供的资金金额往往不多,但是用处很大。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初始投资才有可能在后来把生意做得很大。
没有丁沫的投资,李山的店不能开的这么顺利,而且丁沫在后期他们合作了以后也是缩减了股份比例的。
他都很想问问这工厂老板,也不看看你之前就只是一个给别人做校服的小工厂,现在自己这边加入以后又是个什么规模呢?
李山定然也不可能让侄女去吃亏,削减丁沫股份的事情是断然不会同意的。
所以这工厂老板和李山在生产经营观念以及分配观念上就产生了本质性的分歧。
于是二人最近提及最多的事情便是分道扬镳。工厂继续留给原来那老板,他这边则提走账户上的现金。
李山其实是不想在这个时候分家的,失去一个完全由自己控制的工厂带来的影响那是相当大的。他这边客户资源和进货渠道也是才稳定下来的。
好在这时周静受当地企业的邀请到g市和周边几个地方去考察,来和李山商量了一番,李山干脆也决定跟着周静去看一看。
因为就在春节的时候,丁沫提出了她的担忧,也就是在k市扩大工厂将会存在的各种弊端。
在这个方面,李山和周静都有充分考虑和商量过的,只是周静有能力到相对发达的地区去再建一个工厂,但是他没有这样的资金实力。
这次去更多是看有没有人愿意跟他合作,最好是能找到别人愿意出让一些股份给他的,像先前他和那个工厂老板这样的合作。
李山之前就没少跑集市的各种工厂,寻求代工合作,所以那边的机器设备有多先进,他自然是知道的。
他本来也是准备趁着这次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时候就把厂里的机器设备给更新换代了,没想到合作方临时出了幺蛾子。
丁沫一听他这么说了一遍才发现似乎这事已经脱离了她的预想,尤其这拆伙的事还是因为她,心里也越发忐忑起来了。
她只能吩咐李山到了g市以后有什么进展要及时和她商量,这才挂断了电话。
【给大家放组对比数据看看哈,不占用更新数据:
2003年广州市工业用地基准地价(地面地价)如下:一等1900元/平方米,二等1190元/平方米,三等760元/平方米,四等490元/平方米,五等340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