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诚和林小福听了却是一阵沉默,心情有些不好了。
好半晌之后,赵子诚突然开口,表情辛酸、语气感慨。
“这些随便卖儿卖女的真是无情,对比那些孩子,我能在村中平安长大,还真是幸运。”
他一个被奴婢用来当晋身上位棋子的孩子,连庶子都算不上,充其量只能算是私生,只要张氏一个念头不对,他就会被扔弃在路边甚至野外了。
就是成为拖油瓶进了赵家门,继父虽然处处算计、以亲子优先而利用他这继子的事儿不少,但到底是把他养大了。
在他没有自保和生存能力时,给了他饭吃、给了他衣穿,也让他读过几年书。
直到他跟着师父学艺,成为猎户,娘才会盘剥他所赚的每一个子儿。
但撇去那些算计和不堪,他到底是自由地长大了,有一技之长,也不是目不识丁,还娶了这么个好媳妇儿。
想到过往,赵子诚心中酸涩难捺,不由红了眼眶。
赵王爷看着自己的儿子也不禁心疼,本该是生长在富贵门,却是山野粗养出来的孩子。
连他都能感受到那凄凉悲苦,何况是这个孩子?
“公公尽量把那些人买下来吧,也尽量处理好那边的灾后重建,莫让那些人继续被卖了,最好下达命令,不许随便贱卖儿女,非亲生不许插手孩子买卖事宜。”
林小福沉默许久,思量着道。
买卖只是解决大人的生路,对孩子是否生路就要看怎么卖、卖去何处了。
有的运气好遇着好主子,也能是个归宿,有些运气不好被卖到那些黑暗之地,就是一辈子不得翻身,除非死。
有些人,可能连死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他们能做什么?天灾之下,朝廷已经在尽力尽心救助百姓、解决灾情、安置灾后情况。
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如所有人的愿,再说,卖儿卖女这种事,也不一定就是受灾影响。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在这里都是常见的,不然哪来那么多小奴?
第1844章 就是这么忙
便是他们之前不也买进了几十个小少年回来当药童培养吗。
所以她无法批判这种现象,只能尽自己一份力量。
尽量保证那些没有生存、自保能力的孩子,有个不那么差的活路吧。
“我们药铺需要药童,以后有天份的也可以晋升学徒、郎中,将来拓开药铺也有人手可用,这样的人最好是从小就开始培养。”
“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是一样,我们不需要多少婢女伺候,这样的小女孩一样可以做药童,将来有好的也能当女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