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就是为了把事儿闹大,毕竟县试舞弊,还是安国公,别说风浪了,水花都不会比一只蚂蚁跳进水里大。
而且闹大了才能把赌坊被动拉下水,闹大了才能保住自己手,才能保住家人的命。
不仅如此,他去告状的时候还喝了些酒,不多,得凑近了才能闻见,方便时候找借口脱罪。
当然糊弄顺天府尹,说不定就被发配戍边了,可总比被人杀了全家又砍断了手强。
他又是个强壮的男丁,砍头是不可能的,不会这么浪费。
可是……顺天府尹是真的一点事儿不抗啊……直接堵了他的嘴就给他带来了。
石大治动了动嘴,把嘴里塞的布往外顶了顶,他是真的快喘不过气了。
又过了大约一炷香的功夫,皇帝招的一帮子重臣到了,太监回报之后,皇帝宣他们进来,又示意顺天府尹,“说吧。”
顺天府尹又把方才的话都说了一遍。
一时间御书房里安静了下来,直到皇帝又道:“朕叫侍卫去请了林大人,也看看他怎么说。”
一干重臣们左右看看,首辅白景善道:“兹事体大——”他也看见了,刑部大理寺跟都察院的人都到了,这明显是要三法司会审了。
至少要叫大家集思广益,尽快解决问题。
这年代,科举是有案例分析和判罚的,要涉及到大魏律法,当官之后,尤其是父母官,不说烂熟于心,至少也能做到判案的时候知道从那一部分找到法律条文。
所以首辅对大魏律也是很熟悉的,他道:“可差人去控制了他家人?另外……会不会是诬告?”
旁边几个附和他的声音响起。
顺天府尹道:“已经叫人去盯着他家里了,为免打草惊蛇,还不曾动手。至于诬告……臣倒是觉得可能性不大。”
谁敢诬告安国公啊!
不对,这是帮安国公洗呢,顺天府尹道:“的确是诬告,是想叫安国公自证清白,叫安国公束手束脚。臣以为,必要严惩!”
“就在御书房里问。”皇帝嘱咐道:“去搬个屏风来挡在朕面前,庆之来坐在朕边上,跟朕一起听着。”
顾庆之应了声是。
不多时,石大治也被提进了御书房。
他是没进过宫的,大宅子也没见过,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更加连头都不敢抬。
一见他这个嘴被塞住的造型,屋里诸位大臣不免也要赞一句顺天府尹做事讲究。
京城的地方官不好当,尤其是大兴宛平两县县令跟顺天府尹,看着是比寻常的县令跟知府都高一个品级,但实际上在京城依旧是不够看的。
而且京城还有那么些人看着,出不了大问题,所求不过一个稳字。
换句话说,不要出众,只要够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