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去年,送这东西,皇帝肯定要带着全公公一起,不过今年太上皇已经成了强弩之末,皇帝自觉不用那么郑重其事了,叫了个小太监就给送去了。
“朕想想庆之还说了什么?”皇帝安国公叫了几次,如今又换了更亲近的说法,“他还说了林如海跟林姑娘,林姑娘的事情好办,回头逢年过节有好东西,给她也送一份就是,或者百工坊出了什么好东西,叫庆之也去挑一挑。”
全公公忙应了。
皇帝又道:“至于林如海……”皇帝看向全公公。
全公公则显示了一个优秀太监的良好职业素养。
“林大人无妻无子,也不曾过继儿子,林家几代单传,也没什么亲戚了。”
皇帝想了想道:“那朕给林如海寻一门亲事吧……他也年过五十了,小姑娘不合适,他无子……朕给他找个生过儿子的寡妇吧。”
这年代生过儿子的寡妇是已经证明过自己的生育能力了,某种程度上也是稀缺资源,尤其对林如海这种无子的人来说是很珍贵的,皇帝这也算是很贴心了。
全公公附和道:“陛下仁慈。”
皇帝笑道:“早上庆之还说林如海出身勋贵,亡妻也是勋贵,找了个弟子更是勋贵,朕要给他找个有钱的寡妇,一样得是从勋贵家里找,他这辈子跟勋贵脱不开关系了。”
“文臣家里不会把守寡的女儿接回来的。”全公公跟着道:“文臣考科举读的都是朱子集注,信奉的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儿就算是守寡,也要叫她们待在夫家,好请一块贞节牌坊回来,以示自己教女有方。”
这其实也算是勋贵跟文臣的矛盾点之一,一个觉得要给女儿撑腰,一个觉得贞洁才最重要。
“朕不大喜欢朱子。”
“陛下慎言。”全公公忙道:“若是叫传出去,那些人该上折子要陛下下罪己诏了。”
皇帝冷笑一声,“朕不喜欢他们都读一样书上来,朕的意思是,如果是九章算术这类,那肯定都是一样的,但这是学派,以前还讲究诸子争鸣,如今就指着一个朱子集注选拔人才。朱子若真如此能干,他怎么不像孔子一般成了圣人?”
到了这个层面,全公公就不敢说什么了。
当然就算顾庆之在,他也是不敢当皇帝面说因为朱子的思想有利于皇权和父权统治,才被一代代神话了。
皇帝又道:“他们读一样的书,学一个人的思想,朕想要的是国之栋梁,又不是朱子弟子。朕算是发现了,每次说到朝廷大事,这些人提的意见都一样,都是一个样板来着,还不如庆之贴心,倒是争斗起来,他们各有各的法子,可见学朱子也没学到精髓。”
虽然皇帝吐槽,但是全公公也不敢笑啊。说到朝廷如何取士,搞不好连皇帝都玩不转的,更何况他一个太监?
好在皇帝也不是空有一腔热血的,他道:“写集注的也不止朱子一人,朕先去看看别的集注,挑两条合适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