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 > (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 第115节

(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 第115节(1 / 2)

身为奴婢当然不能骂大明皇帝,但可以骂大元的皇帝,故而每回听完还能跟着指桑骂槐地大骂一顿那“元朝的昏君残害忠良”,不论是太监还是宫女,都觉着分外刺激与解气。

宫女听过两回,听得是泪眼婆娑,张首辅可真苦啊!当好官的也跟她们似的,容易没个好下场!故而今日多瞧了两眼,心想,该嘱咐在光禄寺干活的干弟弟上点心,今儿好歹少贪些,给张首辅多舀些肉菜、鸡腿,叫他多补补身子!

如今皇上卧病,李太后又哀戚得跟着病了,这天下不得靠张首辅一人了?多辛苦啊!

因此张居正一口气看完林菱发来的“土地改革”视频,还沉浸其中,沉思着随同僚们走到廊下用午膳时,还不知今儿膳食里添了花样——宫里光禄寺赐下的膳食,内侍们会用食盒装着送到内阁来,每人一份,里头莳艺瓜菜、牛羊猪、鹅鸭鸡等根据时令月份,每月每日都不大一样,而且这厨艺实在不敢恭维。

官员们也都习惯了,光禄寺劣迹斑斑,可不是一时的事!他们连皇上的膳食也不经心,遑论供给大臣们的,一般这食盒里常是酒饭稀薄的,每碟肉不过数两,里头骨头还占了一大半;饭皆生冷,一斤水里只掺一两酒,喝进口里,淡薄无味得和水也没什么分别了。

但无论如何弹劾告状也无用:分拨给光禄寺的钱财皇帝要用,太监要拿,厨役要偷,奈得了他何?不过自打皇上卧病之后,光禄寺的确收敛了一些——毕竟皇上那头的花费少了,便能稍稍余出钱来正经做些饭了。

张居正心里还想着方才看的视频,心不在焉地掀开食盒,却愣了一下:里头粳米饭装得满满的,上头还盖了个硕大的鸡腿,其余蔬菜也盛得冒了尖几乎要满溢出来。

连带着今儿其他用膳的官员也多分了几两肉,都大为惊讶。

光禄寺今儿改性了?

官员们吃起饭来难得那么有劲,还点评了一番,今儿鸡骨头比鸡肉少一些,嗦一嗦还是很有滋味的。

张居正听见了,又好气又好笑,心里默默想道:太医院、光禄寺还有武库司……当年那“京师十可笑”,的确也该抽空管管了,大的要抓,小的也不能这样胡乱放纵着。

但这是断人财路的事儿,做起来要慎重一些。

正如仙迹说起的那土地改革一般,即便是后人也得分批、分人去做的,而且他们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林爷爷的课里,他给后世的改革分了三个阶段:土地革命时期、抗战、建国以后,而每一个阶段都依据当时的形势有所调整,这是张居正最佩服后人那管理员的地方——他真厉害啊,他怎么总能知道在那个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呢?

总是能一击必中,不仅治标还治本。

他又想起林爷爷在课上提的那三个问题,最后整堂课也是围绕着这三个问题把土地改革讲了清楚:

第一问:怎么去理解“谁赢得了农民,谁就能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能赢得农民。”这句话。

当时,张居正也跟着解了一遍这题,他仿佛回到了当年考进士写策论的时候,略微沉吟后提笔写下:“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兴民安,农敝民裂。”以及“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两句话。

他认为土地也是一个民本问题,当年太祖皇帝为何能建立大明?一个被逼得造反的农民,这便是一个现成的例子。但是太祖皇帝赢得了天下,却没能解决土地问题……所以现在的大明各处农民起义还是此起彼伏。

就连他的“一条鞭法”,他自个知道,大明已积重难返,他的法子也不过是救世的一时之策,就像是一个人得了严重的风寒,他却不过是开了止咳的方子,虽缓解了病症,却无法根除病灶。

但是林爷爷却说:“伟人说得这句话,其实可以说是对中国命运最精准的把握,也是对中国历史最深刻的洞察,这句话其实也可以说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张居正来不及思考,他本能地先记下这句话,又听见林爷爷十分自然而然地说下去:

【马克思告诉我们:事物是联系、变化、发展的,而不是孤立、片面、静止的。我们的成功是从解决土地问题开始,不断调整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也是我们发展的逻辑线,更是社会发展的生命线!】

如黄钟大吕,张居正只觉脑子都嗡嗡作响——事物是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虽是白话,虽听着浅显,但却振聋发聩。

那马克思的话,简直用这样简单的语句道出了万物之规律。

马克思,马克思……张居正夹起鸡腿咬了一口,叹服道:这位马克思又是何人?其言论可谓圣人之言!能将这天下事物都以一言论之的,在张居正心里,唯有孔孟二圣,如今只怕还要加上这位“马子”了!

第二问:为什么改革的总原则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

张居正认为,这是为了化解改革的阻力,循序渐进。

但林爷爷说:

【我们把解决土地问题与各个时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打土豪,分田地;精兵简政,军垦屯田;大包干,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等等……是因为我们清楚,改革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保持耐心,树立长远眼光……同学们,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跟历史今昔对比,其实我们的成功,便是把握住了一个最要紧的因素:人。人就是改革中最重要的变量,调动农民积极性、保障农民权益是关键。】

与实践相结合……分田地……精兵简政……把握人……张居正听完浑身都舒畅了,他当时便不禁露出一点笑意来:这简直像是老天爷追着给他喂饭吃,要手把手教会他如何进行变革!

林爷爷继续讲课,还举了两个例子:

【大家应该知道,我们将土地从资产阶级和地主手里夺回来给农民,我们解决了他们的困苦,农民是一定会跟着我们走的!民心其实就是这么简单,谁解决了他们最切身的问题,他们就会拥护谁。

当时蒋党也进行了土地改革,但他们是站在资本阶级的立场上施舍罢了,从骨子里还是瞧不起农民的,因此制定出来的政策漏洞百出,所以老百姓也不买账,谁是真心谁是假意,他们人人都能够清楚分辨。

大家应该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锦州之战,当时周围的百姓主动将口粮送到我军阵地,我们也从不辜负他们的拥护,战斗时舍生忘死,打了一场又一场的恶战。后来我们要返回关内时,百姓们是夹道欢送的。

还有之前的淮海之战,我们要以六十万对阵敌军八十万,不仅人数不占优势,我们的装备也和对方差距过大,但是上百万群众冒着炮火用小推车、扁担将补给品送往前线,之后才会有陈元帅感慨的一句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群众们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张居正愣住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可又要怎样的人心所向,才会有上百万的民众愿意冒着炮火抢弹奋不顾身去维护、保护他们的将士啊?怨不得后世的将领从不需要抓壮丁,他们得了民心,愿意跟随他们的人们如小河汇聚江海,恐怕只有向他们主动投军的……

第三问:通过土地的政策,把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解放出来之后,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和——?

这划线的空白处,张居正想不出来,最后也只写了个“人力”二字,但最后林爷爷填上去的是:“劳动力、物资保障、广阔市场。”

张居正放下鸡骨头,心中不断在重复: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物资保障和广阔市场。为工业发展……

是啊,是啊!他总算知道了后人能够砸烂旧世道的两大利器了!如云开见月明,张居正洞穿了困扰他多年的迷雾,他激动得站了起来,将膝上的食盒都打翻了,可他不管周围人惊诧的目光,抬腿快步向外走去。

一个是教育,另一个便是土地。

林爷爷说了:歌颂农民时也要认识到他们的局限性——他们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因此文化水平不高,识字的人都是极少数的。因此这也是后人在战乱时也没有放弃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的原因。

文明其精神,温饱其体魄!

这二者缺一不可。

张居正浑身上下仿佛都被这些字字珠玑的真理涤荡干净了,污浊古板不化的儒本思想早已在他脑海里占据不了多少位置了。至于林菱直播时骂了一通的朱祁镇,张居正也压根就没有认真听,他一直在思考林爷爷写的这三个问题,如今总算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明白了。

哦对了,那有那“马子”的来历,回头有机会也要问问。他想着,脚步愈发快了,虽只听见了林爷爷说的那“马子”的一句话,但却令人印象深刻,实在难以忘怀。

而另一头,嬴政也从林爷爷的讲课视频中得到了启发,微笑着轻声念叨了一句:“分田地?好巧,我大秦是如此。”大秦是按照人口多寡分配田地的,成为“名田制”,大秦将全国土地分成九等份,每份由一户人家耕田,其中有一份为朝廷所有,雇佣农民种植军粮,以满足战时所需。这样的田制不仅为大秦保证了军粮,也提供了强大的战争实力。同时,大秦还有军功爵制,战时与之相辅相成。

说起来与后世似乎前期的改革也差不大多?

这时嬴政忽然想到先前仙迹曾经说过,关中秦卒对大秦的忠心,或许也是因为大秦曾直接授田以民,安抚了民心,又激励了他们上战场拼杀为全家挣得田地爵位,如此才有参军百姓络绎不绝之景象。

只是大秦之后,后头的朝代似乎都不再用名田制这样的良策了?嬴政自问自答:一定是战乱少了,没有了建立军功的机会,因此身无长物的百姓又与良田没了缘分……他微微沉吟。

最新小说: 别咬我的精神体 我的母老虎 兽世之驭鸟有方 小猫咪靠吃瓜成为星际团宠 可惜神多无情(西幻nph) [综] 我把你当朋友 [韩剧同人] 之复色 [韩娱同人]之温色 [原神/崩铁同人] 带着抽卡系统穿天灾末世 [综穿] 带着房子的宅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