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满地撇了撇嘴,古话说得好,叫匪过如梳,兵过如篦,这话用在蓝玉身上正合适,这家伙是个悍将不假,但也骄横跋扈,老百姓们要是遇见他,只怕比遇见土匪还要更害怕些!
这也让朱元璋自觉矮了后人一头:不拿一针一线?唉,他们不屠戮庶民,只抢些钱帛便已是良军了,不过也不单单大明是如此,自古以来,便有“兵匪一家”的说法,历朝历代皆是如此,因此那南宋的岳家军以及岳飞将军才能名垂青史。
朱元璋还不知道,就在他万历鳖孙的时代,也诞生了一支与岳家军相同的戚家军,因为与民秋毫不犯、爱民忠君,同样名垂青史。但两千多年了,也就掰着指头能数清的几支军队,那都是精兵中的精兵了。
因此他叹了口气,不再过多追究,只问道:“你在北边不是也搞了场小阅震慑蛮子,究竟如何情状,你且说来。”
蓝玉便一五一十说来,明朝的军士,每年年终考阅一次,三年大阅一次,也称“小阅”和“大阅”,朱元璋还颁发《教练军士律》,要求极严苛,赏罚分明,与其说明朝的大阅是为了扬威,不如说是一场地狱考核,没有一点情面可讲,也正因要求严苛、军士骁勇,这才有了日后建文帝短短几个月便凑齐六十万大军的超强的组织与运转能力。
朱元璋听了倒也好受些了,至少军纪严整,还算不错的。
那后人的铁军,也不知是怎么练就,先前的纪录片掀开了后人治军的冰山一角,朱元璋除了看起赈灾,还看见了后人强大的军魂。
抗洪,他们共调了三十万大军去往各地救灾;抗震,收到消息后,便强行军十几个时辰不停歇、徒步百里翻山越岭穿越了大山,只隔了一个晚上便突破了崇山峻岭,到达震中孤城,之后拢共调了十一万余人奔赴救灾,到了那儿更是跟阎王爷抢人,没日没夜地救,朱元璋记得那些士兵连续挖了三日不曾休息,规定轮流睡觉,却几乎没人主动去睡,连灾民都劝他们,歇一歇,他们却说少睡几分钟,就能多救一个人。
国之铸铁,必也护国。
朱元璋心中叹气,他不由反省:他出身布衣,可主宰天下后,他惦记的百姓,真的过得好吗?他的那些惦记……可有付诸在他们的身上呢?
至于清朝,检阅是八旗、绿营、亲王大臣或督抚,都会定期检验部队教练的成果,与明朝一般,也分大阅小阅,每年大阅大多在塞外秋闱之时,与蒙古各部一同检阅八旗武力,还会举办赛马、摔跤的比赛,但自打乾隆中后期之后,八旗的武力便因承平日久而跟着衰退腐烂,乾隆帝也不由回想起之前他之前大阅的混乱场景,才入关不过两代人,八旗官兵竟然射箭脱靶、掉马者不在少数,气得当时的他下了狠心整顿。
他将京城的旗户人家里强行抽丁:家里有哥仨抽俩个,有哥俩就抽一个,上至皇室远支的爱新觉罗氏、显贵大臣如清初四大辅政大臣索尼、索额图、鳌拜、佟国刚、额亦都、和珅等人的子孙,下至寻常的八旗子弟,把这些每月领禄米坐吃皇粮、恩养得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通通拉回东北老家开荒:在白雪皑皑的长白山脚下每人分一块田,发一张弓,要这些公子哥们自己动手建房子、养牲畜、开荒耕耘,还选择冬日开拔,就是要强迫他们去过自食其力的生活。
还立了牌子:有敢私归者,立斩不赦。
乾隆还不知道日后也有一次“上山下乡”,反正他这手立竿见影,由于成效极好,京城和八旗里的风气都为之一振,他之后还又组织了一次“上山下乡”送了两千多哭爹喊娘的纨绔子弟回老家建设大东北。
因林菱要放大阅而引发的回忆,也让乾隆感慨了一会儿。可惜他更不知道,他为了八旗做出的所有努力,到了儿子嘉庆手上就已经荡然无存成为泡影,之后的大清愈发腐朽、贪图享乐,积弊丛生,终究无力回天了。
因此各朝对这个视频都各有思量与期盼,就在这样的思绪中,林菱已经找出了视频,依旧投屏在电视上,然后便又去忙着安排入葬的事情,比如鼓乐队、超度道士之类的人员安排,而各朝的人目光也都聚集在了那大大的电视屏幕上。
长刀出鞘,赤旗飘扬,炮声轰鸣。
大军列阵,铁甲生辉。
恢宏激昂的号角骤然响起,激昂澎湃的曲声汇成恍若奔涌的洪流交响在耳边,各朝的人都曾见过的、那黎明下宁静安和的长安街上,已是一片肃立之气。
忽然,空中传来轰鸣声,各朝古人下意识抬头眺望,随后猛地回过神来,又忙回望大幕,他们望见了那悬挂赤旗的飞机群组成了后世的数字掠过头顶,轰鸣声还未散去,他们的目光还不舍得收回,威武之师已紧随其后。
眼前的一切,背后却是穿过峥嵘岁月才不易得来的和平,这是几代人忠诚为国,潜心砺剑的成果。
那激昂的旋律中,战旗猎猎,步履铿锵如铁流滚滚——
他们来了。
第99章世界和平
◎世界和平◎
大阅观兵这半个多时辰,说长也长,说短也短。
也让各朝不论是君臣还是有幸观览的百姓都目不暇接——首先叫他们震撼的是后人竟然有如此多的士卒种类!
唐贞观年间,李世民本十分以唐军为傲,毕竟唐初群星闪耀,不乏有一人灭一国的豪迈之举,大唐有陌刀军、玄甲军、轻骑兵、重骑兵、弩手、弓手、辎重兵……可后人却更多!
幸好林菱给他们放的是典藏版,因此是有主持人的解说的,不然古人们也会看得一头雾水,也正因为有解说,他们看得更为深入、清晰了。
因此在李世民眼中,后人的大阅实在与他们很不相同——他们似乎是将各种士兵都抽调了一部分,分别组成了一个约莫数百人的方阵,一开始出现的便有15个徒步的阵型,15个啊!这还只是开始呢,而这十五个阵型出场时,耳旁便恰如其分地响起了一个女子字正腔圆又饱含情感的话语:
【受阅时间仅有13分钟、经过东西华表短短96米,却要以每分钟116步的速度、75厘米的步幅、1.2米的间距,正步行进128步。为了这96米,他们每一位都在训练场里走过数千公里,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背,脚掌也磨出了一层层老茧。】
随着这段话,画面中还出现了一个小窗口,放了一段他们在准备受阅之前数个月的高强度集训,这也让各朝古人都看到了后人是如何训练这样一丝不乱、一步不错的将士的。
“后人真是可畏啊,连步子都用丝线拉直丈量,站如松几个时辰不倒,眼神几十秒不眨,不仅每一步都要踢到相同的位置,就连每个人的衣帽、武器与手脚,都要求线线笔直,行进间竟不许错乱一分一毫……”
李世民看得目不转睛,眼眸异彩连连。
烈日下、暴雨中,他们从没有中断过一次训练,每到休息时,汗水大颗大颗滴落着,身上的衣衫脱下来,随后一拧便能拧出哗哗的汗水,他们的皮肤也被烈日晒伤,衣衫里和衣衫外黑白分明,脚底板全是血泡,好了又磨,磨了又好,直到变成一层厚厚的老茧。
便是连他们已经年过半百的将军也是一同苦练!
每走过一个阵列,那女子便会讲解这是什么官兵,于是他们先听见了陆海空,这倒是能理解,毕竟他们也是瞧过飞机之人了,随后又还有命名为火箭、战略支援、联勤保障等等,后人的建制分得好生细致啊!
“火箭?是攻城守城之时负责放箭齐射的将士么?”
汉武帝时期,刘彻也盘腿歪在凭几上看得入了迷,他怀中坐着两条小短腿也盘着的小霍去病,他听到火箭这个词,还低头与压根不会说话的小霍去病自言自语。
小奶霍挥舞着胖胳膊“呀”了一声。
随后,刘彻一下瞪大了眼,因为他看到了女子组成的阵列!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各地选拔上来的“铿锵玫瑰”,她们与其他方阵一样,都要接受程度相同、难度相同的苦练,她们每一个人,都曾踢破了三双以上的靴子、背着七斤重的配抢,绑着沙袋踢腿、摆臂,女子撑起半边天,不仅守护着万家灯火,也为祖国保驾护航。】
的确,她们不论是从正看、纵看、斜看都如此整齐,由她们组成的每一条线,都笔直如刀锋,步伐如踏响了雷霆。
【我们还要特别提到方阵前的三位领队,其中一位是我们的女将军领队,她曾是一名特级飞行员,也是自建国以来,我们培养出来的第一位女师长!
我相信,以后我们会有更多、更好的巾帼英雄!】
女将军!
武周时期,太平公主把妨碍她看仙迹的假睫毛一把撸了下来,她的双眼中映着后人那些坚韧勇敢又神态自信的女子,她们昂首阔步、手握钢抢,身上的松枝绿、浪花白、天空蓝、藏青绿,都代表着她们来自不同的兵种,但如今却汇聚成了一股仿佛不可战胜的力量,像是阳光下璀璨的旗帜,看得太平公主的心怦怦直跳。
<div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