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 > (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 第3节

(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 第3节(1 / 2)

这时,仙迹中的老者正转身书写,而画面之外却忽然传来一声低声的耳语,就仿佛贴着众人的耳畔说出来的一般:“我爷爷退休前是定墉县一中的历史老师,非常爱好书法,学了几十年了。”

是个年轻女子清朗柔和的声音。

诸朝众人这才想起来,这个所谓的直播间,似乎属于那位“天灵灵地林林女士”。先前光顾惊异这老者所言,险些忘了。

原来这位老者是她的爷爷,除了唐朝时空的各位面色古怪地认为这老者身为“耶耶(爸爸)”也太老了吧?其他人都露出了恍然的神色。

而且这位老者果然是个夫子,他们倒没猜错。

只不过退休是何意啊?

还有,“县一中”是什么?县学吗?宋以后的朝代大多如此猜测,而科举还未出现的秦汉时空,只注意到这个县字。

嬴政心想:县?是郡县之意吗?

【这就是铁线篆体的“李斯”二字,爷爷如今仿的是李斯《会稽刻石》中的铁线篆风格,你们看,纤细如线、刚劲如铁,用笔又如此圆活,即便没有学过书法的人,也能体会到铁线篆的美感。这是大篆所不及的。】

李斯虽趴在地上,这背脊却在仙迹中的言语中渐渐挺立了起来,望着那老者用一截白色小棒在黑板上书写他的名字,他先是激动得面色通红,随即又红了眼眶。

他出身微寒,身为刀笔小吏在案牍间埋头抄写刻字的那几年,他便发誓日后一定要做那只米仓之鼠,而不是溷厕之鼠。他□□王术、佐秦王统一六国,就是为了今日啊!

他名留青史了!他做到了!

嬴政望向李斯,也微微颔首,李斯的确是个能人,正要命令左右寺人将其扶起,赐锦团,准其坐观,又听老者再次问道:

【那么,孩子们,你们知道秦始皇和李斯的“书同文”成功了吗?】

李斯一愣,嬴政也一愣。

仙迹方才赞颂了那么多,难道没有吗?

巨眼中有个女孩儿举手道:“爷爷,肯定成功了呀,不然我们怎么会都知道小篆呢!”

只见老者摇摇头,李斯的心也沉了下去。

【小篆虽流传千年,时至今日也大有人研习,但它在官方书体里却是最短命的,大家知道隶书是如何诞生的吗?隶书的诞生既宣告了“书同文”的失败,却也宣告了“书同文”的成功,回到我们的问题,这场文化改革成功了吗?从漫长的、千年为时间跨度的历史而言,它是成功的,但对秦始皇与李斯而言,却是一场失败的改革。】

作者有话要说:注2引:《李斯与他一统天下的小篆》

有些词汇因jj敏感皮的原因,只能用错字或其他词语借代哈,请大家不要在意。如“种花。

李斯: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第5章李斯与书同文3

改革。

这是仙迹总在使用的词汇。

这个词汇秦时还未诞生,但中文之精妙就在于传神意会,拆字解意,“改”有变之意,“革”有除去之意,因此秦时君臣略加思索并不觉奇异,倒也都意会了。

“昔有商君变法强秦,今有陛下敢做先驱,‘改革’文化,华夏统一之志由陛下为始,故而上天念及陛下功业,降下仙迹,为我大秦祈福避祸,是大秦之福,陛下之功!”赵高在先前听闻大秦二世而亡后便缄默至今,如今活学活用,总算找回了自己拍马屁的功力。

这话说进了嬴政的心坎里,他冲赵高微颔首。

赵高立刻喜上眉梢,自己从地上爬起来,还不忘把一边的李斯也拽起来,笑眯眯地拍了拍李斯衣裳上的灰,八面玲珑地恭维道:“李廷尉也居功甚伟,高为廷尉贺。”

“斯多谢赵府令。”李斯勉强点头,他还在担忧自己倾尽心血的小篆,他以前做过刀笔吏,因此知道大篆有多么繁杂、且一字多义、一字多形,混乱不堪,他将字统一、简化又不忘字形的美感,明明仙迹写下小篆,陛下见了也大赞不已,怎么就短命了呢?是哪里出了错?

明洪武八年,在这个时空正是春日,和风煦煦、日头正好,阳光照得南京大明宫中金瓦如融金,熠熠生辉。

“《后汉书黄琼传》说:‘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改革正是变更、革新之意。”启明殿中,太子朱标对朱元璋道:“这位老夫子以此来形容秦始皇与李斯‘书同文’这一创举,倒也贴切。”

朱元璋虽是乡野莽夫出身,却最是敬重学子文人,跟着点点头:“原本咱并不觉着那秦始皇有何大功绩,认为仙迹对他也夸大太过!咱以为,他对老百姓不好,统一六国后横征暴敛、严刑峻法,可称不上什么明君!但如今听这老夫子细细讲来,秦始皇的功绩恐怕真不得小看。”

秦王朱樉听了低头撇撇嘴,心中腹诽:爹,就你这暴脾气,也好意思嫌弃人家秦始皇“严刑峻法”?您的扒皮萱草好似也没仁慈到哪儿去罢!

向来不学无术、一读书就犯困的晋王朱棡思绪却飘在别处:这老夫子脾气真好,待学子耐着性子、循循善诱,连他都听得津津有味,他若是得这样一个好先生,想来也不会被老爹骂蠢材了。

方才忽而听到“天灵灵地林林女士”的画外音,他们也对林爷爷有了新的称呼。只是又不免疑惑,这些听课的孩子怎的不恭恭敬敬称呼夫子、先生,反倒叫其“爷爷”,难不成这些都是那老夫子的孙儿?

唯独少年燕王翘着二郎腿坐在酸枝木八仙椅中,一边晃晃荡荡,一边也在思索些不相干的事儿:“这些后世之人取名怎的那么古怪冗长?‘天灵灵地林林女士’难不成是她的号?可正经人谁用这种名号呢?”

另一头,却是贞观众臣在对着仙迹所言连连点头。

“的确如此,小篆并未推行下去,秦吏日夜抄写文书,书写必要快速、便捷,小纂虽美,比大篆也简化不少,但笔画却仍旧太过华丽繁杂,不够实用。”房玄龄叹道,“李斯本是刀笔吏出身,但已官拜为相的他,也快要忘却身为刀笔吏有多艰辛了。”

杜如晦也叹息道:“人都说‘秦篆汉隶’,大秦覆灭了,小篆便好似也随同秦朝一同葬送在那一把咸阳宫的大火之中。”

汉高祖时期,小篆与汉隶并行使用的刘邦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汉承秦制,如今小纂依旧是他大汉的官方书体,但底下官吏都在使用隶书,就连他自个批复奏疏都常用隶书。他扭头问已匆匆进宫来的萧何等人:“这般说来,终有一天隶书将盛行于天下。”

萧何道:“必然如此,隶书便于抄写,在秦时便盛行于官吏中。”

刘邦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但也是个聪明人,思索片刻便道:“我大汉不必再多做这劳什子文化改革,秦篆圆转流畅、整齐划一,隶书终究不够稳重,官吏们爱用隶书便用着,乃公不禁止,但天子威严肃穆,不能不用小篆。仙迹也说了,小篆虽短命却也长命,两千多年都未曾消逝,自有其命数。”

而汉武帝时期早已没了这困扰,汉隶盛行,渐渐取代小篆为官方书体,小篆已衰落到唯有祭天文文、兵符、印章才使用了。

建元二年,年轻的刘彻也不大关心这些秦朝书体变革的微末小事,对于他而言,这都是历史了。

他心情很坏,面无表情地跪坐在宽大雕龙漆案之后,兴致缺缺地翻阅着手中的竹简。

他继承了先帝刚烈的性子,又雄心勃勃,一心想要出兵匈奴,以雪历代和亲之耻,还要做出许多超越先祖的功业来!因此,前年他刚刚继位一个月,便下了诏书,让天下各郡官吏推举“贤良方正之士”,让这些贤才进宫与他探讨治国之道。

但他试图亲政的所有手段都遭到了窦太后等老黄“无为”派的反对。连他刚刚设立提拔的御史大夫赵绾都通通被迫罢免,如今朝堂上又都是一堆无为之治的黄老道家,个个都像缩头乌龟似的,反对他对匈奴用兵!

就在他登基那年,汉室都还许嫁宗室女和亲。

最新小说: 饕餮盛宴 别咬我的精神体 我的母老虎 兽世之驭鸟有方 小猫咪靠吃瓜成为星际团宠 可惜神多无情(西幻nph) [综] 我把你当朋友 [韩剧同人] 之复色 [韩娱同人]之温色 [原神/崩铁同人] 带着抽卡系统穿天灾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