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节(1 / 2)

【刚刚我也说过了,朱瞻基继位的时候太小了,虚岁九岁,实际年龄只有7岁多,他根本无法处理政务。

在朱祁镇即位后,张太后便被尊为太皇太后,虽未垂帘听政,但“委政阁臣,从中主之”,仍发挥其影响力。

朱祁镇从正统元年三月起通过经筵学习经史,政务则委任“三杨”——也就是阁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及勋臣张辅和礼部尚书胡濙来处理。

另一方面,王振因受到朱祁镇的宠信而迅速升职,在朱祁镇即位八个月后就被提拔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与掌握票拟权的阁臣互相制衡。】

【王振起初不露声色,并与“三杨”为首的辅政大臣关系融洽。

他曾在张太后带着朱祁镇去功德寺拜佛时巧妙阻止此事,

又在朱祁镇与宦官踢球时进行劝谏,由此来博得“三杨”的好感。

这个时候的王振看起来还是温厚纯良的,

但是能自宫把自己送进宫里的狠人,又怎么可能这么单纯呢?

太皇太后张氏也注意到了王振,想要制衡一下他的力量,

曾在正统二年召见“三杨”及张辅、胡濙,要求朱祁镇听他们的话,一切事务必须五人赞成才可施行。

随后王振进入,太后即以宦官“祸人家国”为由要赐死他,朱祁镇跪地为之求情,王振才免于一死。】

陈曦感慨:【就怎么说呢……在祸国殃民这件事上,男人的天赋真的比女人大多了。

按照古代男人的逻辑,女人是什么都不懂的,国家大事如果有女人的参与那简直是要了命了。

一群老夫子们不把柱子撞个血流成河那都是他们不够忠心。

但是现在这么一个死太监连女人都看出不对来了,男人呢?

还跪地求情,你真应该跟他一起去了啊……】

嬴稷:【……噗。】

又是他忍不住笑出来了。

陈曦在一开始的时候,或许是因为他这重孙子太争气了,个人情绪听起来比较少。

基本都是等他们说完才开始说的。

但是可能是说得多了,也可能是这个皇帝实在让人生气,陈曦的情绪化内容更多了。

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他是听得挺有意思的。

甚至觉得陈曦可以多来点。

比单纯的挺夸皇帝有意思。

他是单纯的觉得有意思,并不是真的就那么想听其他皇帝的坏话了。

陈曦看了一眼嬴稷,也意识到自己可能多少有点激动了,连忙咳嗽一声把话题拉了回来。

【有了皇帝的力保,王振行事便越发大胆了起来。

有一次,太后派王振到内阁询问一项政务,杨士奇还没票拟,王振就先做出决定,

对此杨士奇三日不出,以示抗议,太后也鞭挞王振,让他向杨士奇谢罪,并警告如再犯就杀无赦。

但也有观点认为,张太后只是警告王振,无意处死他,

“三杨”等本身也不具备压制王振的能力与气魄,因此王振的权势即使在正统前期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真是天大的笑话。】赢子楚都忍不住了,【居然能让一个宦官把主意拿了,皇帝大臣们都是吃干饭的吗?】

自古以来,人们对宦官的态度就比较看不起。

一个连自己身体都保护不好的人,怎么能让人觉得他做得了大事呢?

所以赢子楚还是很诧异这大明居然能让宦官这么往大臣们头上拉屎。

真不怕大臣们甩手不干啊?

朱瞻基:“……”

他知道为什么天幕这么看不上他的儿子了,现在这个行为,他也看不上啊!

朱瞻基多少开始动摇了心中的决定,真的非要让这个儿子来继承皇位吗?

换一个可能更好呢?

不过天幕应该还有要说的吧?如果就这么一点的话,前面还有认太监当皇帝的呢。

在这上面的时候陈曦都没有骂那么狠,他这个儿子……

到底还做了什么?

【这个太监是真的有些本事在身上的。

虽然张太皇太后一开始对王振不满,但是在正统四年,王振裁决杨士奇和杨溥之间围绕廖谟杖杀驿丞案的纠纷后,

令太后很满意,从此王振日益膨胀,内阁凡有纠纷,都由他裁决。

此外,王振还不断教唆朱祁镇对大臣采取严厉态度,先后借故惩置了王骥、邝埜、刘中敷、吴玺、魏源、何文等官僚,并处罚了没有及时弹劾的言官。

言官鉴于朱祁镇的态度,也频繁参劾大臣,王振借以立威于群臣。】

最新小说: 和离后我带崽嫁给了皇帝 新婚夜和离,替嫁医妃宠冠全京城 穿成恶毒女配后,公主她摆烂了 七零新婚夜:带空间嫁哑汉 穿为偏执主角的反派黑月光 盛妆山河 万人迷竹马保护指南 吾凰万岁 我真的不想再走捷径了 黛玉:都重生了谁还当病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