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徐氏发动城中将领及士兵、百姓的妻子登城作战,每人发给一副盔甲,
徐氏更是亲自登城督战,城中妇女在徐氏的激励下,披甲上阵,抛石块、掷瓦砾,与李景隆大军展开殊死战斗,支撑到朱棣顺利回师。
北平保卫战充分体现了徐氏的有胆有谋、沉着机智。】
【在北平就藩的二十余年,徐氏更是管理着燕王府庞大的机构,
使得宫中上下秩序井然。
朱棣在立后册文和诏书里评价徐氏是:“内助藩国二十余年”“嫔于肇封,家政辑宁”,在藩国做他的贤内助二十多年,使他的家庭和平安宁。
当然了,虽然我们有些后人会觉得徐皇后挺不值得的,不过对于朱棣来说,他可能觉得这已经是给徐氏的最高褒奖了吧。】
第206章第二百零六个老祖宗很骄傲
已经十分熟悉陈曦的人们,基本上都知道这个话后面肯定不是什么好话了。
但是众人经过陈曦说了这么多,多少也有点理解她的意思了。
哪怕是皇帝对你再好,可这好还是被分成了许多许多份,分给了许多许多人。
看朱元璋,哪怕是他的夫人跟他从患难中走来,若没有他夫人都不一定会有现在的他,可是看他不也是逼着自己的太子朱标给贵妃披麻戴孝吗?
看李世民,哪怕是长孙皇后曾经要给他殉情,在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不是也没有停下往宫里补充新人的心思吗?
看刘询,哪怕是说什么南苑遗爱故剑情深,也没耽误他和别的女人生孩子。
那朱棣这后面,估计也会有什么其他的。
你看宠妃这不就安排上了吗?
【在朱棣登基之后,徐氏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皇后。
身居后位之后,徐皇后不光是做一个傀儡一样的,只知道围着自己的丈夫吃喝拉撒转的女人,
在这方面她应该也是像唐朝长孙皇后看齐,时常对治国理政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施展自己对丈夫的影响,
朱棣也认为她“职善道以辅内治,衍繁庆以益生灵”。
作为一位精通经史的女子,徐皇后并非是那些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迂腐儒生,
她深知治国之道有两大要素:一是关心百姓疾苦;第二是培养爱护国家人才。
所以她一边劝谏朱棣要施以仁政:“南北之间,连年战争,兵民疲惫不堪,为政应当宽俭,务必要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一边提醒他要重视人才:“从前伊尹辅佐商汤,姜尚辅佐周武王,这些都是杰出的人才。如今的贤才都是太祖高皇帝培养造就出来的,望陛下在选拔任用时,不要分什么新旧,要一视同仁,一体擢用。”
朱棣对徐皇后的劝谏也一并采纳,还赞许道“后所言皆合吾意。”】
【徐皇后也不仅仅是自己这么做,她还曾经召见大臣的夫人们,一边上次一边pu……咳咳,是一边给她们进行贤良淑德的洗脑。
表示:“妻子侍奉丈夫,哪里只是为他准备衣服、饭菜而已,应该还有道德品行上的帮助。
古代的公侯夫人和大夫、士人的妻子帮助她们的丈夫,有表现在诗歌里的,有记载于史册上的,古今人难道相差很远吗?
一般来说,朋友的话,可以依从,也可以违背,而夫妇之间的话,则温和柔顺,容易听进去。
我在宫中朝夕侍奉皇上,惟以百姓为念,每次他向我咨商询问,我提的意见大都被听取采纳,
现在与皇上一同治理国家的,是六卿和翰林这些大臣,各位夫人难道不可以在家内给予帮助吗?
百姓安则国家安,国家安则君臣同享富贵,福泽子孙后代。”】
【其实就很奇怪……哦不,其实也不奇怪。
一个女人无论多有能力都好,她都不能越过男人去。
她最大的用处,也是最被人称赞的用处,那一定是要为男人做点什么,
贤妻良母也好,补贴男人也好,做出来任何的事情,那都是要是为男人做事的。
但凡为女人多做一点事情,或者是越过了男人去,那就是牝鸡司晨,那就是违反伦理纲常。
他们完全不会提这些所谓的伦理纲常也只是男人自己编出来的,全都是为男人着想压迫女人的东西。】
武士彟现在是基本站在女子这方的,因为他但凡说女子不得如何如何,说不定他女儿的皇位就会不保。
武士彟可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他们武家的荣耀可都是武则天带来的,跟他这个武家的先祖没什么关系。
甚至他们武家的任何男人都没有关系,而是这个女儿赚来的。
所以他是相应陈曦的话相应的最积极的:【是这样没错了。
但也不是所有的男子都是这样,也有许多男子是看到自己的夫人比自己更强更开心的,
也会让她们去寻找自己擅长的事情。
只是……】
【只是多少还是会防着点罢了。】陈曦点头,【比如则天皇帝陛下那便是在唐高宗陛下给的框架里跳舞。
若不是她有着世间女子第一等的执着和毅力,以及敢于冲破理法教条的魄力,
她也不过是吕后、和熙皇后和刘娥这样的太后罢了。
这些女子也都曾经有问鼎天下的机会,可惜的是就差临门一脚,却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