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节(1 / 2)

朱棣以及之后重用宦官和东西厂的明朝皇帝们:“……”

老祖宗不懂可以不用说话的,看出来他很气愤了,但是气愤的没有到点上。

这话说的还不如不说。

只是这宦官有这么大危害吗?

他们怎么不觉得。

这厂卫他们还用的挺顺手的呀。

大部分只是被宦官欺上瞒下还没有被左右了皇权的皇帝如是想。

他们并非不知道宦官是把双刃剑,但是他们并不觉得下面的百姓和官员被宦官欺辱有什么大不了的。

反正只要他们舒服就行了呗。

【后面的皇帝也吸取了朱棣所谓的“精华”,不光没有取消东厂和锦衣卫,甚至还设立了与东厂对应的西厂,以及内行厂。

其中锦衣卫都在做什么我们已经说过了,

而东厂负责的是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

依据监视得到的情报,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政治反对派,不经司法审判,东厂可以直接逮捕、审讯;

而对于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或者有皇室贵族身份的反对派,东厂在得到皇帝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

起初东厂是直接受朱棣指挥的,不过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里,其权力还在锦衣卫之上。】

【至于在明宪宗朱见深于成化十三年增设的西厂,权利又在东厂之上,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

西厂的职务是侦查民臣的言行,并可以对疑犯进行拘留、用刑,西厂又把监狱以及法庭混为一体,而且可随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请。

内行厂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初年成立的,自成系统,侦缉范围比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三个特务机构还要大,

除监察臣民外,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也在之例,权势居东、西厂之上,用刑尤为酷烈。

不过西厂和内行厂两个厂的寿命并没有东厂和锦衣卫的长,后者是贯穿了明朝始终的。】

一些独断专行的皇帝,比如说汉武帝刘彻,听到这个就来了点兴趣。

这厂卫听起来好像是挺有利于皇权加强的,不过……

应该坏处也不少吧?

否则的话,陈曦的话也不会是这种态度了。

【厂卫从一开始锦衣卫的设立,目的仅仅是朱元璋要建立一批属于自己的亲信队伍,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加强他皇帝说一不二的权威。

——说得难听点,就是一个一直在社会底层的人终于一朝发达了,那就受不了有任何人不听他的话。

所以以前的皇帝里很少有控制欲这么强这么变态的,恨不得让自己的锦衣卫去扒拉在人家床底下听他们睡觉的时候都在说什么梦话。】

嬴政:“……变态。”

刘彻:“……朕对这个可真没兴趣。”

李世民:“……他想知道的是不是太多了一点?”

武则天饶有兴致:“这人是不是也想知道自己的臣子在床笫之间会说什么啊?怪神奇的。”

赵匡胤:“……咱们大宋可不兴搞这个。”

朱元璋面红耳赤:“……胡闹!胡闹!”

虽然他确实是想要掌控所有,但是……

他也只是想知道这些人有没有谋逆之心罢了,哪有那么变态的想法!

这是赤裸裸的污蔑!

……

但是朱元璋不得不承认,偶尔锦衣卫也确实是会报回来些不堪入目的东西就是了。

【不过因为朱元璋和朱棣两个皇帝的对于贪污这件事情深恶痛绝,

所以厂卫制度的建立在明朝初期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到肃清反腐的作用,加强了皇帝集权。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厂卫制度就逐渐开始变态了。

打个比方,厂卫用刑非常残酷。

一种是廷杖,名义上是皇帝在朝廷上刑责官吏,由司礼监监刑,校尉行刑,每打五棍换一人,初期仗数满而停刑,后期至打死为止。

正德、嘉靖年间的两次廷杖,受刑官吏二百八十人,当场打死二十八人。

锦衣卫的南北镇抚司拷问犯人的刑法五毒备具,其后亦由宦官负责。

到臭名昭著的宦官魏忠贤时期,又设断脊、堕指、刺心、“琵琶”等酷刑,

对比之下武则天时期的酷吏那都有些收敛了。

在这样的荼毒之下,想要人说什么不说呢?】

【除此之外,厂卫还派人侦伺官吏。

东厂还拥有一些土地庄田,岁收子粒,有的为修理刑具之用。

最新小说: 和离后我带崽嫁给了皇帝 新婚夜和离,替嫁医妃宠冠全京城 穿成恶毒女配后,公主她摆烂了 七零新婚夜:带空间嫁哑汉 穿为偏执主角的反派黑月光 盛妆山河 万人迷竹马保护指南 吾凰万岁 我真的不想再走捷径了 黛玉:都重生了谁还当病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