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插曲。
随着张卫应声而去…无疑,此时此刻的夏侯惇,已经成为曹操与这支魏军队伍…唯一的能逃出生天的砝码与希望!
子午谷,这是又一个华容道啊——
…
…
“离开潼关?”
“怎么可能?”
“现在的局势,若我们离开潼关,那谁去接应我大哥?我大哥如何从那关羽与这些叛逆的包围中逃出?”
潼关城头,隔着老远就听到了夏侯惇那咆哮似的语调。
这声音惊起了一片在林中的雀。
站在夏侯惇身前的是李藐,就在刚刚,他提及现在的局势潼关不可守,一旦关羽收缴了雍凉诸军,矛头转向潼关时,那…无论是夏侯惇,还是这里驻守的魏军,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可夏侯惇哪里肯离开…
他知道他这里的局势危机!
可他更清楚,他的大哥曹操…如今更是险象环生,特别是…那阳平关告破,大哥曹操逃遁生死未仆的消息传来,夏侯惇已是难以遏制的担忧与惊怖。
“义父…”
李藐那最粗重的嗓音喊出,饱含着沧桑之色,“大王要救,可义父也不能枉死在这潼关哪!”
听得李藐的话,夏侯惇挺直了胸膛,一副骇然无畏的模样,“若是再见不到我大哥,我这一个瞎子活着又有何用?我是死不足惜,可我大哥…大魏需要他!天下不可无他——”
这…
李藐看似深重的沉吟,实则心头却是在窃喜。
他心头暗自嘀咕:『果然,曹操与夏侯惇的情谊…是不会让他们放弃彼此,呵呵,如此就好办了!』
心念于此,李藐眸光骤然睁大,他做出一副突然想到了主意的既视感,然后继续劝道:“义父,我有一计,既可保全义父与这些魏军守将的性命,又可让大王转危为安,逃离险地——”
“是何计?”夏侯惇迫不及待的问。
李藐眨了眨眼睛,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拍了拍手,然后吟出一声。
“过来吧…”
这时从身后的兵士中,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青年校尉走了出来,是关兴…
而此刻,李藐说那么一大堆话的目的,就是特地引荐他给夏侯惇的。
“义父,我来向你引荐一下这位校尉!”
“他,乃是我大魏飞球兵中最后存活下来的一个,名唤‘李秋’,而他也保存着…当初北邙山制造的那批飞球中的最后一个。”
说到这儿,李藐的声音更添得一丝不苟,“派他去接应大王,然后乘坐飞球,可悄无声息的离开此间,将大王的安危,将大魏的社稷转危为安——”
…
…
第728章公子想与张将军赌一把
“他?”
夏侯惇双目已瞎,自是看不清楚关兴的模样,但许久眼盲的日子,练就了他独特的听声辨人的能力。
但从那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中,夏侯惇便能听得出来,这必定是一个性格沉稳的人。
不等李藐介绍。
关兴已经先一步张口,沉稳内敛的语调吟出,“在下李秋,曾在飞球军中任职,昔日北邙山一场大火,所有飞球军团悉数毁于一旦,在下侥幸…那日外出采买,这才逃过一劫…后洛阳倾覆,历经艰难险阻这才赶到了潼关,遇上了李先生!”
听得关兴的介绍,夏侯惇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面颊微微朝向李藐这边。
言外之意是向李藐求证他言出的这番话语的真实性。
李藐会意,连忙说:“义父放心,我已经派人去验证过,这李秋不止自己是飞球军的一员,其父兄也曾在飞球军中效力,均丧命于那场北邙大火…算下来,这李秋与那关麟是有血海深仇的,是可靠的人。”
如今,对于已经三子丧生的夏侯惇而言,他最信任的人惟独这个义子李藐了。
李藐的话,他自是十足的笃信。
只是…
“呼…”
伴随着一声幽幽的呼气,夏侯惇接着问关兴,“李秋,我听汉南讲,你那里还留有一个飞球?这是真是假?若是真…那飞球营的飞球,为何会留在你手上?”
尽管对李藐是信任的,可因为接应曹操这件事儿的重要性,夏侯惇还是将心头的疑窦一股脑问出。
能不能用这李秋,他夏侯惇的这关考验是必须要过的。
而听得这一问,李藐面色如常,可内心中却是紧张的很,慌乱的很…生怕关兴哪句话说不好,漏出破绽。
倒是关兴,面对夏侯惇的问询,他娓娓道来,侃侃而谈,“的确我这里留有一个飞球,至于这飞球为何在我这儿?那是因为…曾经飞球营组建后,大王为了迅速的拓展这份成果,故而分别往关中、邺城、淮南各发去一枚飞球,大王的本意…是要在后续协助当地也组建起飞球的工坊、建立飞球营,只是…邺城与淮南尚未发走…就遭遇了那场大火,故而仅存的一架完好的飞球就在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