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到几个魏军的俘虏坐在地上,一人面前摆放着一个面饼……几个人吃的是狼吞虎咽。
关兴凑上前去,含笑望着这些俘虏,“想不想回去?”
“不想!”这些俘虏回答的无比坚决。
“为何?”关兴好奇的问。
其中一个俘虏嘴里喊着饼,嘴上却说,“这几个月那边都死了十几万人了,回去了还得死,俺想活着,在这里就挺好,好死不如烂活着……”
嘿……
听着这俘虏的话,关兴眼心中一动,眼珠子也一定,“你在这儿,你家人咋办?不怕曹魏为难你家人?”
“俺家人早都死了,就一个婆娘,还对俺不好。”这俘虏委屈兮兮的说,“再说了,那征寡令下,俺在这儿,这婆娘被征召,俺死了她不一样还是被征召?还不知道明儿个就变成谁的婆娘了。”
他的这话脱口,又一个俘虏唉声叹气:“唉……少将军俺给你说,现在的北边真没啥奔头,咱们当军户的媳妇,谁能保证今天是咱得,明儿还是不是?被人惦记?谁还管那个……”
就在这时,一个俘虏中的老兵苦大仇深的说:“这中原与北边的日子怎么就……就过成这样了呢?”
听着这些兵士的抱怨,关兴突然能体会他们的痛苦,能感受到他们的痛苦。
他眼眸眯起,“你们既都这么说,那我问你们?你们的媳妇被人夺去了,想不想再夺回来。”
“想啊!”一干魏兵眼里都放光:“反正也用不坏,给他人用用又怎么了?洗洗不就干净了么?”
呃……好清奇的脑回路。
关兴笑了,他接着问:“这新野城里究竟有多少兵?还有偃城?平鲁城?樊城的守军情况?你们都知道么?”
随着关兴的话……
这些魏兵彼此互视,然后一个忍不住张口:“老百姓都迁完了,哪还有啥兵啊,都是……都是空城!驻守的也就几百人……而且都是老弱伤残!”
“是啊……”另一个老兵点了点头:“就是做个样子,让樊城里被围的兵有个盼头,其实……樊城以北的这些小城里?哪还有兵啊!”
随着这些魏兵的话,关兴的眼眸中冒出了光——
仿佛,他看到了一份“巨大的功劳”就摆在他的眼前。
……
……
第386章卧龙岗上,孔明不在,再无炊烟
夜晚的新野城,宛若一只沉睡的巨兽,直到曙色微明,它方才打了个巨大的哈欠,有几许苏醒的样子。
整个城内也渐渐的多了些人烟,特别是袅袅的炊烟,已经有人开始生火造饭!
自打昨日从俘虏口中得到情报,关兴就带着一队斥候秘密的守在新野城的周围,他选择了一个高处,方便俯瞰整个新野城。
作为关家的二公子,关兴自不会单纯到凭着几个俘虏的话,就相信新野城是一座空城。
他选择跟着探马与斥候亲自来此,一窥究竟。
话,可以是乱编的,可以是设计的,也可以是骗的!
可自己眼睛亲眼所见的,那便是事实,那便做不了假!
哪怕一夜未睡,关兴尤自目光炯炯,此刻的他昂着头眺望着新野城的天穹,整个一个早上都在细细的数新野城上空的炊烟。
按照曹操“军事缓冲”地带不留百姓的政策,新野城,乃至于樊城、襄阳城的百姓早就被迁往中原了。
故而,整个城池里留下的除了一干服务军队的苦力外,唯有这一干兵士。
正是基于此,城池上空的炊烟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甚至,是能判断出新野城具体守军数量的。
“第三十二处,第三十三处……”关兴小声念着,不时的用剑在石阶上刻上“正”字……用以记录。
而按照古人五人一伍,十人一什,一什中是有一个兵士需要随时背着炉灶,负责给十人烧饭,故而每一处的袅袅炊烟可以证明有十个守军。
当然,炊烟也有的地方会更浓密一些……
算是二十个、乃至于三十个人一起造饭。
这需要无比细致的观察,与丰富的经验。
作为关羽的儿子,这些……早就被关羽言传身教,甚至专门训练,难不倒关兴。
“七十九……八十……”
终于,关兴还是念出了最终的数字,也就是八十处炊烟,至多——八百守军的结论!
甚至这个数字是往高了算得,事实的话,或许更少!
正巧,关兴还寻到一个从新野城走出来的农户,俨然是留下来供应军需的,关兴让人扮做商贾模样去问。
农户并不知道城中具体有多少兵士,不过却问出了一条重要的信息,城内一共是有十五面旗帜……
关兴知道,曹魏的军制是极其严格,一面旗帜对应的就是五十兵士,这么算下来,是七百五十名守军。
再考虑到误差,这就与炊烟计算的数量一样多了。
关兴不由得心头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