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头暗道。
——『关家四郎,你不是喜欢斗心眼儿么?』
——『论及心眼儿,你这竖子?又能斗得过孤手下的这个老毒物么?呵呵,这老毒物,毒着呢!』
……
……
庐江、舒县,治父山。
站在小乔面前的四人中,除了孙策的儿子孙绍,太史慈的儿子太史享外,如今又多出了两个年轻人。
分别是黄盖的儿子——黄柄;
以及周瑜的堂侄——周峻!
黄盖是与周瑜同年病逝的,他是死在长沙郡的益阳县,周瑜是死在长沙郡的巴丘;
看似两者并无牵连,可要知道,周瑜定下两分天下的战略,然后率军西征巴蜀时,除了巴郡人甘宁做先锋外,黄盖可是在益阳为周瑜筹备粮草,这都是一个派系的人。
至于,周峻……他因为与周瑜的叔侄关系,被封为偏将军,随着周瑜一道西征的。
此刻,五人已经坐于堂内,小乔本要为他们斟上茶,可周峻早已忍不住张口,开门见山:“叔母,我此前就一直疑惑,为何前一日叔父还好端端的,后一日身体就急转直下,卧床不起,我此前没有往中毒方向去想,现在想来……叔父的症状简直就与中毒一般无二!”
说到这儿时,黄柄补充道:“家父死状与周大都督一般无二,也是前一日还好,后一日突然就卧床不起,我曾私下里派仵作去查验过父亲的遗体,的确有中毒的征兆……只是这毒下的极其高明,很难查明具体是什么?”
开门见山,周峻与黄柄直接就把话题引到了周瑜不是病逝,而是毒杀……
小乔惊愕的望向他们,“可……可……若按你们说的,能下毒的只有吴侯了?可他为何……为何要毒害公瑾呢?公瑾一年前才为他打赢赤壁,攻下南郡,是功勋之臣哪……”
这时,孙绍张口了,“就因为大都督是功勋之臣,所以孙权才没办法于明面下手……”
随着鸿雁的调查,孙绍太了解孙权了,了解他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行径……
解释他的手段,简直是手到擒来。
“乔夫人莫要忘了,赤壁之战时,吴侯将三万兵马拨给周大都督让他抵御曹操。
赤壁之战后,周大都督要进攻南郡,故而并未归还吴侯这三万兵马。
可打下南郡之后,周大都督又提议‘两分天下’,要赴西川攻取巴蜀……并且已经制定好了路线,安排好了补给,已经出发!”
孙绍的语气变得更加凝重,“试想一下,之前周大都督不归还吴侯这三万兵马是因为攻南郡,可现在南郡攻下来了,正是曹军疯狂反扑,需要驻守的时候……”
“可这时候,周大都督非但不驻守南郡,反倒是向吴侯禀报,提及已经决定去进攻巴蜀,三万兵马非但不还,还要带去征讨巴蜀……那么?接下来谁去守南郡?难道是吴侯自己么?再退一万步说,周大都督到巴蜀后,若封山、封水……决定不受吴侯控制,吴侯又管得着那千里之外的周大都督么?”
呼……
说到这儿,孙绍长长的吁出口气,“所以,就是这三万兵……不,更准确的说,是周大都督两分天下的战略害了他,是周大都督去征讨巴蜀的这个决策害了他,让吴侯不惜枉顾他一切的功勋,命人对他下毒,对他下死手!”
——触目惊心!
——振聋发聩!
周峻、黄炳、孙绍的话直说的小乔惊住了,她皓齿张开,久久的难以阖住。
然后,小乔陷入了沉吟。
经过了漫长的思索……小乔再度张口时,拼命的摇头。
“不对,你们说的不对,公瑾临死之前留下一封信笺,他写明……是路途中得病了,且病情每天都在加重,治不好,所以可能要死了……他还提醒吴侯,需要防范刘备,养刘备就像是养一只猛虎,未来很难预料……除此之外,他还举荐鲁肃代替他大都督之位!”
没错……
小乔说的……的确是周瑜临死前留下信笺中提到的三条。
归纳起来,第一是我快死了;
第二是我临死前再提醒一下要小心刘备;
第三是让鲁肃接替我大都督之位。
俨然,这封信条理清晰,不像是周瑜糊涂时候写的。
只是这话方才脱口,周峻就大声道:“叔母你醒醒吧?叔父这么写……正是他意识到他不是重病,而是被毒害,然后命不久矣,他是为了保全咱们周家,为了保全叔母你啊……否则,叔父如此忌惮刘备?怎么会让鲁肃接替他做大都督呢?”
这……
一下子,小乔仿佛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这一刻的她方才恍然意识到。
不对,周郎那封临终诀别的信……其中的留言是自相矛盾的。
因为第二条公瑾一直在提醒小心刘备,可第三条却……提出让“亲刘”、主张“联刘抗曹”的鲁肃接替他的大都督之位。
从这里就不对了……
完全不对了!
小乔最了解她的夫君,夫君与刘备是相互忌惮,互相拆台的。
刘备曾私下里告知孙权,说周瑜——恐不久为人臣耳!
孙权听后沉默不语。
而周瑜也私下里写信给孙权,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