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关麟乘坐的大船外……
还有一艘小的乌篷船也在港口。
陆逊、孙茹这一对夫妇,如今正在岸边与太史享、孙绍道别……
看着太史享、孙绍的面颊,陆逊多少有些担心,再三强调道:“到江东就按照云旗公子吩咐的,先要争取周瑜的儿子周循,周家还有一万部曲,这对你们‘鸿雁’举足轻重。”
这……
提到这桩事儿,太史享与孙绍彼此互视,竟似还有些难言之隐。
陆逊看出了他们的心情,连忙问道:“有何话不妨说出来,鸿雁都已经有靠山了,何必再藏着、憋着呢?”
孙绍与太史享再度对视一眼,还是太史享性子直,直接说出了他的担忧。
“云旗公子说要争取周循,壮大周家……这本无可厚非,可我与孙兄昨夜商议,觉得此事又不妥……”
太史享说了一半。
孙绍补充道:“周循是周瑜的儿子,若是争取到了,乃至于扶持壮大了,孙权难道不会对他下杀手么?一如曾经对太史家,对周家一般……如此这般,咱们不是白白耗费了这么多的经历、这么多的资源,投在了一个必死的家族,成全了一个必死的局?”
孙绍与太史享将他们的担忧全盘拖出……
这个……
陆逊微微沉吟了一下,他展现出了他比孙绍、太史享更宽广的眼界与更卓绝的大局观,他立刻解释道。
“我看,你们只听到了云旗公子的本意,却没有听出他的言外之意,以及对鸿雁赋予的全新的使命!”
陆逊突然变得郑重其事……
他一本正经的向孙绍、向太史享去娓娓讲述关麟对于鸿雁,对于东吴那些本不该死在孙权屠刀下的家族,也对于陆逊……对于孙绍、太史享的良苦用心!
“你们还没看出来么?”
“如今东吴各派系的天平已经发生偏转了——”
……
……
第317章三足鼎立,只有这个局面是平衡的
——东吴各派系的天平已经发生了偏转。
陆逊这话,绝不是随意杜撰,更不是危言耸听。
这事儿,他与关麟聊过,也聊到了东吴这几年的发展,这几年孙权的制衡手段。
说起来……
孙权也的确是地狱级别的开局。
最初继承了父兄基业时,东吴矛盾日益剧烈,内忧外患……
偏偏,手下“淮泗征伐”一派势力巨大,甚至在他孙权继位之后,依旧敢妄言废立,打算扶持孙权的弟弟孙翊继位,更有提出扶持孙策的儿子孙绍继位的。
这些都让孙权无比忌惮……让他恨得牙痒痒。
故而,孙权用表面仁慈,实则阴郁、狠辣的手段,用了整整十年,在东吴世家的暗中帮助下,终于……或杀或囚了十个功勋大将,这才削弱了淮泗征伐一派,让东吴只剩下他孙仲谋的一个声音。
再加上扶持淮泗流寓一派,三股派系,一拉拢,一扶持,一打压……让整个东吴的局面保持着异乎寻常的平衡。
但如今情况又不同了。
随着征伐一派彻底没落,淮泗流寓一派与吴郡各大家族保持着极好的关系,吴郡各大家族与淮泗派各自的势力越发的壮大了,这让孙权感觉到了危机。
故而,他被迫启用外戚,重用最疼爱的姬妾步练师的族人,重用步骘,想要扶持外戚步氏一族,培养出一股强大的外戚势力与淮泗流寓一派,与吴郡各大家族分庭抗礼。
无论是哪里……
无论是何等局势,三足鼎立的局面,往往是最稳固的,也是最平衡,是孙权的位置坐的最踏实的。
可意外就发生在步骘死在了交州郁林……
好不容易扶持起的外戚力量,一夕间瓦解……
东吴内部的三足鼎立……突然就立不起来了!
淮泗流寓派与东吴各大家族的壮大,这已经在挑战着孙权对江东的制衡与平衡。
故而,新的机遇应运而生。
此刻……
陆逊正在将他与关麟议论过的东吴时局变幻的这些观点娓娓讲述而出。
细致的向孙绍、太史享挑明。
“这么多年了,孙权的制衡手段始终还是一如既往的那几条,谁强大就削弱谁,谁弱小就扶持谁,始终保持三股力量,三足鼎立,让他们争斗,反倒是孙权利用他们的争斗,斡旋其中,坐收渔翁之利,让他的位置愈发的稳固……所以……”
陆逊的目光幽幽,他深深的凝视着太史享与孙绍,“现在的孙权,失去了外戚的助力,他太需要一支淮泗征伐系的力量去制衡东吴的世家大族!基于此,这个时间点,若是能争取到周循,争取到周家,倒是最好的能够壮大周家,在东吴埋下一支我们力量的时机!”
“何况,周循这小子颇受孙权喜爱,屡次盛赞他有其父之风……更是此前提及,欲把他与步练师的长女孙鲁班嫁给他……可见,从一早起,孙权就有意留下这一股势力,这是防范于未然……也是随时能够再度扶持征伐派的后人起来,制衡其它的势力,维系东吴那三足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