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边听,一边左右踱步。
到最后,他的眼眸停留在曹植的身上,“子健,你来说,以你之见,陆逊反叛东吴,投靠交州士燮家族,反攻东吴,孤当如何?”
曹植拱手道:“孩儿觉得……当分别以朝廷和父亲的名义嘉奖交州,发布诏书,让其继续进攻东吴腹部。如今合肥局势危如累卵,孙权无法分兵,陆逊与交州的反叛,这对于东吴是釜底抽薪!”
此言一出,曹操略微沉吟,没有点头也没有否定,他环视着周围。
却见司马懿的嘴角,滑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他下意识地抬头望了一眼,正与曹操的目光相碰。
“军司马?你有何见解?”曹操把话引到司马懿这边。
司马懿沉吟了一下,“依臣之间,陆逊与陆家军北伐,不过是虚张声势,是为了向东吴提出条件。”
“条件?”曹操狐疑的望着司马懿。
“吴郡四大家族,顾、陆、朱、张,会稽四大家族‘虞、魏、孔、谢’,陆氏在其中的地位位列第三席,其家族早已在东吴盘根错节,岂是区区几万陆家军这么简单,陆逊是要逼使东吴答应,不伤及其族人,所以才会与交州士燮家族北伐……”
“至于交州七郡督士燮,他若有进取之心,早在群雄逐鹿中原之际,就该引兵北上……那时候的他按兵不动,发展交州,将交州打造成一方乐土,收留万万千千无家可归的黎庶,或许这于天下难民有功,却也证明他与刘表一样,是固守之主,没有开疆拓土之野心……所以……”
司马懿一口气说了一大堆,不等他全部把话说完,曹操抢先道。
“你的意思是,交州与陆逊的兵马很快会退!”
司马懿回道:“这取决于孙权何时答应了陆逊的条件……”
这……
曹操再度踱步,他低头沉吟,并没有思索太久,他对孙权太了解了,这小子打仗不咋样,还是分得清轻重缓急的!
想到这儿,曹操无比笃定的张口,“若是那孙仲谋,他定会同意!”
话说到这儿,曹操接着问司马懿。
“那依你之见?当如何?”
“派使者去交州,面见交州七郡督士燮,重赏士燮的同时,劝陆逊与其兵马顺水路而上,过湘江,走水路直接北上投诚于丞相!如此一来,丞相得一支擅长水战之兵马,再不惧怕荆州关羽水军、东吴水军……此所谓如虎添翼!”
司马懿侃侃而谈……
他的话让周遭的一干谋臣不由得沉思,不由得低头去琢磨,可琢磨着琢磨着……
他们纷纷颔首,司马懿这话虽有些大胆,可考虑到如今荆州与东吴的兵马集结在战场上,陆逊的船队没有人能阻拦,只要解决了补给问题,却是个不错的主意。
“原来如此——”
曹操重重的点头,他转向一旁,望向正堂一侧高高挂起的荆州、扬州、交州的舆图。
他虎目凝视着司马懿,他知道,如今的司马懿不是在替他曹操谋划,而是替子桓立功啊……是在替子桓积攒能量,积攒对抗他曹操的能量。
这一次的功劳,若是立下了。
陆逊与其陆家军也将成为曹丕的拥簇……
作为功勋之臣司马懿与一众豪门氏族,则顺理成章的推举曹丕为世子,到时候,他曹操立曹植的希望就彻底覆灭了。
曹操已经能深刻窥探到司马懿的“野心”!
“子健?你有什么要说的么?”
“孩儿觉得,军司马的主意更好——”
曹植的回答又一次让曹操深深的失望了。
——『果然,子健还是那个不善权谋的公子!』
心念于此。
忽然,曹操感觉一阵目眩,他捂住额头,一旁的许褚连忙上前去扶住曹操,在许褚的搀扶下,曹操方才站稳。
“丞相……”
一众文臣关切的问。
曹操喃喃道:“司马仲达,你献的计策,你去交州把那陆逊带回来!”
“孤要你带着陆逊,把孤的江夏夺回来——”
……
……
安陆城,一处馆驿之内。
朱灵的儿子朱术那徘徊犹豫的身影投在窗子上,他的面颊显得很是挣扎。
就在白日,他与父亲朱灵又一次提出去鸡鸣山焚烧粮草,可关麟的态度反常至极,原本对烧粮极感兴趣的他,变得有些冷漠……
甚至告诉朱灵与朱术,此事休要再提。
这……
朱术毕竟年轻气盛,他与父亲冒着极大的风险投身敌营,是来立功的,不是来虚度光阴的!
若是无法引蛇出洞,那鸡鸣山中“十面埋伏”、“瓮中捉鳖”的计划与部署,不就胎死腹中了么?
这……
朱术向左踱步,走到头,再度向右踱步,又走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