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
马谡一愣,他能听出来,这是反话,当即……再不敢跟着杨仪了。
杨仪却白了他一眼,微微摇头,大踏步的步入了诸葛亮书房的院落。
此刻的诸葛亮本在书房中,正提笔书写着一封回信。
竹简的外面写上一行小字——“吴长史、中司马诸葛瑾亲启。”
而其内的文字却是:
——“兄长在上,长兄如父,请受弟弟一拜。”
——“弟媳黄氏,隆中时结为伉俪,才学颇广,渔櫵耕读。可惜建安十三年起,弟忙于大业,连东吴,督荆南,治益州,防汉中,不顾夙夜,弟与她说几句话的时间都没有。”
——“她独守家中,料理家事,耕织不辍,她有夫如无夫,还不能为人母,世人只知道她聪慧,不知道她有多苦?”
——“终得吾兄怜见,弟向兄长求子过继,兄长上报了吴主,寄信归来,弟方知,兄长欲将‘蓝田美玉’过继于弟,那是兄长的长子啊,是年少成名的儿子,亦是兄长的骨肉啊……”
俨然,诸葛亮是收到诸葛瑾的回信。
得知诸葛瑾已经征得吴侯的同意,要将诸葛恪带往荆州,过继给他。
故而,诸葛亮这才趁夜给兄长写的一封回信。
方才马谡在,诸葛亮与他谈论政务,没来得及写,马谡方一离开,诸葛亮就动起笔来。
倒是不曾想……
思虑之间,不经意的抬头,隔着窗子,诸葛亮正看到了杨仪。
他连忙放下手中的笔墨,快步去迎。
“——威公回来了?”
“这么快,想来是一路颇为劳顿吧。”
“不敢!”杨仪恭敬的向诸葛亮行礼。“身负军师重担,刚刚抵达成都,不敢歇息,直接就来军师府上叨扰。”
“你、我还需如此客气么?”诸葛亮引杨仪进屋……他亲自为杨仪斟上茶,连忙问:“威公一回来就这么急着见我,想来……此去荆南,定有所收获吧。”
杨仪连忙取出关麟的三封答卷。
这些诸葛亮并不意外,倒是从杨仪怀中取出的那封关羽的亲笔信笺,让诸葛亮眼前一亮。
他没想到……
云长会将信笺与答卷一道送来,这不像他呀!
至少在诸葛亮的经验世界里,关羽是做不出这等事儿的。
至于这信……是杨仪临行时,关羽特地嘱咐他交给诸葛亮的,关羽没说太多,可杨仪懂,一切尽在不言中!
当然,没过多久,关羽就派周仓去追。
周仓不擅骑术,于是就派了别人……
只是,这江陵往巴蜀,一路上几十个郡、县……就是能追上,又能从茫茫人海中寻到么?
自然,关羽这封亲笔书信就没追回。
倒是此刻,杨仪语气颇为激动。
“——诸葛军师,容下官直言,这次赴荆州,何止是有收获,简直是……惊喜!是巨大的惊喜,可同时,这惊喜……也是惊吓呀!”
说着话,杨仪将三封答卷,连带着关羽的书信一并呈给诸葛亮。
诸葛亮露出一个淡的几乎看不见的浅笑,一边接过这答卷,特别是这关羽的信,一边轻声道。
“——能让云长这个时候寄信而来,又能让威公既惊喜,又惊吓的,看起来……此子定是不同凡响咯!”
此子,自然指代的是关麟。
至于……诸葛亮口中的不同凡响,很快,他就会觉得这个评价,还是太天真,太草率了!
……
……
长沙郡,捞刀河畔、罗汉庄旁。
这是一个注定不眠的夜晚。
整个张家庄,到处都弥散着轻声的啜泣。
王叔和、杜度、韦汛三个人依旧跪在张仲景的屋门外。
貂蝉在床榻旁,细心的照顾着他的义父。
似乎是哭泣太容易耗费人的力气,不知不觉间,后半夜时,貂蝉竟……竟茫茫然的睡着了,准确的说她没有熟睡,只是稍稍的趴一会儿。
门外,张仲景的三个弟子,他们的脑袋也耷拉在一边。
哭,从来都是一个体力活儿。
这一夜,貂蝉睡得昏昏沉沉的,忽的,一个声音道:“红昌,有……有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