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想回家,路都已经铺陈在脚下,却被父母劝留下。
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这个地方为何总是令人如此百感交集呢?
他遥遥望着它,想走近却不敢迈步,想望着却又觉得越来越远,拼命回想它记忆中的模样,脑海中的画面却越来越模糊。
老杨当然还是回家过几次的。
但他说,在他的记忆里,他总觉得自己好像自初中毕业的那个暑期之后,就再也没回去过,直到他父亲去世的那一天。
大学毕业之后,身为莲大的优秀毕业生,他本来能有很好的工作机会,但最后他选择了回老家教书,照顾母亲。
直到他母亲去世,自己的女儿也考上了莲大,他才再次回来这里。
那时候老杨已经老了,他在这里摆摊,每天捏捏黏土人,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心态平静。
因为莲大贺校长喜欢来找他喝茶,所以大学城里有很多学生都知道老杨的故事。
很多人都觉得唏嘘,认为老杨的人生是高开低走——尽管回老家是亲情使然,可是以老杨当年在莲大的表现,他的人生本可以一路往上,而不是最后只在一所普通高中里当语文老师。
但老杨自己并不这么觉得。
回顾过去那么多年,他承认自己当初离家有心里较着一股劲的缘故,但他也确实喜欢读书。
而后来他选择回老家,则是因为到了那个阶段,他觉得自己在哪里都可以继续“读书”,但亲情只在家里。
老杨曾经很希望人生可以重来,他喜欢那句诗,“一生倒有半生,总是在清理一张桌子”。
他也总是想清理那张桌子,然而,真的回到原点了,一切就会大不相同了吗?
把他重新放回到过去每一个人生节点上,他就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吗?
不见得。
他想明白了,真的不见得。
从过去到现在,他其实在每个人生阶段都做出了自己当下最想要的选择。
那些选择不一定是最正确的,可人生到底有多少选择是能够完美、不留遗憾的?
事实就是,不论怎么选择都会留下遗憾,不论怎么清理那张桌子,行走过一生,桌子上都会留下斑驳的伤痕。
于是,他在前半生里清理桌子,妄图重置一切,他在后半生清理桌子,则是为了回首过来的一路,抚摸时光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