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该像小时光一样玩原神,这样他会更自信一点。
更麻烦的是,这片子评分也两极分化,远远没有冯大炮估计的那么乐观,属于不叫座不叫好,叫疼。
方沂未能实现“十擒孟获”之类的壮举,实在是因为匹配机制失衡,这次给他匹配的“孟获”不太经打,上映四周已经被改土归流,全然再无造反之心。
妈的,拔剑四顾心茫然啊。
各类央字头媒体的赞誉接踵而来,他们是负责一锤定音,给事情下性质的,因此要实实在在的拿了第一才会开启锐评:
《这次,东风压倒西风》,一篇来自于某社的评论稿,看得出来用了六十多年前一演讲稿的精华,文中表示“《十二生肖》拿到国产影史票房第一,并不是偶然的或暂时的,而是长期的必然的……好莱坞看起来很强大,很可怕,可是大陆市场上一部国产商业片就把它冲走了,关键是在于认识到新旧之分,新的力量在孕育,它必定要取得胜利,旧的力量在消亡,尽管它目前看来还很有体量。”
《争气片》,青年网,“年轻人该像方沂一样,到热土最需要你们的地方去奋斗……张超阳被麻省理工大学录取,我顺利考进中专,方沂创立电影公司拿到国产影史第一,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大片的国产化率达到百分之百,真正的全国产技术》,这档节目来自于胡蝶采访的后续,该主持人走访base特效公司,在特效副总监chrisbremble(现已改名克爱华)的介绍下,对《十二生肖》特效原理进行科普,获取电影的拍摄花絮。
拍摄当天,外籍劳工集体请年假。
这等重磅消息,当然也有外邦媒体进行报道,如bbc驻京记者于晚上十点,蹲点某院线影厅门口,拦截观众。
“你们要干什么?”
“我们是国外记者,你是《十二生肖》电影观众吗?这个电影很好,破了你们的影史记录,你为什么看?”
“因为听说破了影史记录。”
“有其他原因吗?”
“特效比较好吧,以前觉得国产大片特效真的不行,我朋友说它这部看不出什么区别。”
“还有其他原因吗?”
“方沂加jackie陈?要是一整年我只有五十块钱票钱,我肯定看这一部电影……这两个演员我都喜欢。”
“这不是我们要的原因,还有其他原因吗?”
“他们都是黄种人吧,就是看起来和我一样……我看了很多好莱坞硬汉片了,当然也很爽,但我肯定觉得本国人更有代入感,没那么陌生。”
“谢谢你接受采访。”
——《民族情绪崛起,从一部血腥暴力片谈起》:“一部电影里面,主要反派都是西方精英,大巴黎街头充斥着脏乱差和小偷小摸,迪拜出租车司机会为了坑钱而故意兜圈,愚蠢吃瘪的丑角则全由白色面孔饰演。”
“两个似乎彬彬有礼、富有幽默感又不失魄力的中国人穿梭于全世界,并在冒险中用暴力追讨私人收藏家的宝物……”
“在过去的西方商业电影中,几乎不会这样脸谱化、扁平化另一个种族,在这部电影中需要警惕的是近年来在这个国度上升的民族情绪,以及其背后潜藏的对他族审美上的矮化,即白人或是狡诈阴险,或是肌肉塞满了大脑、不懂情趣。”
第553章圣经】
bbc这报道用了“民族情绪”这词儿,属于比较险恶的指责。
这种指责来源于中外对于“民族情绪”的文化理解不同。显然大陆相对积极,而西方经历德二、德三两波世界大战后,这个词逐渐和一些特定的负面印象挂钩。
其实吧,除了这词还有不少词的国内外理解都不同,一个偏正面一个偏负面,写稿子的就故意制造这种信息差——那毕竟是bbc,老会阴阳了。
当前的问题是,以bbc的影响力,多少还是制造了一些舆论,对方大导完美无缺的“史一导”形象产生了些许影响。
13年一月初始,方沂的榜一大哥梅赛德斯amg在华举办庆功会:庆祝amg轿跑在华月销量破千。
该车型上市之初预期不佳,作为一种紧凑型高性能轿车,说白了就是高端小钢炮,它的应用范围较为狭窄,不适合大陆市场:
后排空间狭窄,对路况存在一定要求,前脸像普c不好装逼,性价比奇低无比……
但销售数据完全打脸,《十二生肖》上映后,广大年轻中产被关教授“西装暴徒”的新人设嗨住了,三叉戟的标志仿佛一种男性荷尔蒙的外置发散器,或者是某种一长两短生植图腾的抽象化……将这款车推向了销售冠军。
关键是广大女性也完全清楚amg贵,而且性价比低——这恰好是财力的证明。
因为一个明星,或者一段情节导致某款车型大卖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最近一次的案例是电视剧《蜗居》里面,中年男宋思明带小女生海藻出差,单纯的小女生评价路虎车又难看又高,上下不方便。
宋思明则诞生“路虎圣经”:
“开车的男人,都希望拥有一款陆虎。一个人在城市里憋久了,就希望自己像野马一样,一头鬃毛迎风飘洒,在草原上自由闯荡。而路虎,就是男人的腿,空中吹拂的风。一个男人,一生总要有一辆好车、若干知己……否则这一生多失败。”
《蜗居》电视剧在当年造成了巨大影响力,连带着路虎车也爬上销售榜前列,在此之前,国人知道这牌子的并不多。
方沂就起这么一个效果,说他一个人带动一个市场不算夸张。
眼下方沂站着的舞台后方,led巨幕正在播放一则他拍摄的热门广告:amg处于马路末尾,随大流保持匀速,忽的方沂接到女友电话,他一脚油门,amg迅速超越一众豪华商务车,车上老登们只能看着年轻的方沂慨叹。
下车他还不忘取一束花,顺便扣上紧西装。
再飘出广告词,“与一切平庸的产物,划清界限”。
——这广告放了很多遍,现在放起来还是很过瘾,台下记者们老老实实看完,如梦初醒。
先上来一两个托儿,提问很常规:“集团怎么定义amg的畅销,目前不仅仅是在大陆,在日本在韩国,甚至是马来西亚、新加坡都出现了热销的情况——这是否表明,amg已经证明了可以被亚洲人接受,并身先士卒的开拓了市场……”
答问的是奔驰这边的大陆高管:“德国工业的辉煌就是有关于汽车的辉煌,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就是1886年卡尔-本茨先生发明,一百多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
话题又引入到正主方沂:
“hugo方代言人在普及大众认知度上,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
换了个德国中年白人,气冲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