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文后来分析说:“方导做了导演,演技的功夫并没有逊色任何人……开车的眼神组足以和梁超伟见到阿sir砸在车顶上那一幕媲美……其实商业片并不是要一直快节奏,当放慢下来的时候,也给足情绪,伟大的商业片需要一些文艺。”
热巴反问:“怎么达到那种演技?”
“多观察,多体验,多生活。”
“但他也没比我大很多……哪来的‘多’?”
“可能悟性也很重要……好吧,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
和以上人物比起来,院线经理当然更是小人物了,作为影院日常运营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一般不会守在某一电影的特定场次。
但《十二生肖》不一样,它太关键——为了调整排场,院线经理已经看过试映版,现在还是入了迷。流畅的爆米花片,任何人都喜欢。
说实话,比隔壁《1942》好看太多。
剧情已经到尾声,jackie跳火山抢夺铜首,据传为了拍摄这段戏,大哥成在尾椎骨没有完全好的情况下硬顶,期间一直忍着疼痛,竟然和电影剧情相符合,现在看上去没什么别扭。
大哥成一直被认为没有演技,为了证明自己,85年和洪金保合作拍了《龙的心》,剧中扮演照顾智障哥哥的小警察,卖力地表演苦情戏。然而,大哥的表演并不被学院派欣赏,五获提名空手而归,电影甚至也不被观众欣赏,《龙的心》票房奇低,只得到当年度港市第四。
之所以第四也是“奇低”,因为前三都是大哥成的片子,他当时人气爆表了。
显然大哥成想过自己问题,也努力过了,但演技不涨。
——jackie苦斗下守住铜首,而后又转入重症病房急救,好容易救回来了,底下观众眼里噙泪,诶,但就是不掉,大哥成演技不够好是一方面,情绪也没烘托足够,没有“预期外情理中的转折”,直到忽然换上轻快bgm,画面中出现一个人的背影,那是关教授。
观众顿时就释然了,接着眼泪也掉下来,也从这个大团圆结局中,知道电影即将结束。
影评人哪管那么多?刷刷写评:“方沂背影秒杀大哥成。”
“方沂一秒钟让观众‘嗦面’。”
“他的背影在演戏。”
“谁叫大哥成?我将终结他的演技生命。”
院线经理拿到数据比其他人早,这帮人是一线,是报数据的基层。根据他目前得到的消息,本场本厅上座率接近百分之百——这是因为一众主演在这。
但是,魔都羊城等地,上座率也远远高于平均,约莫有八九成。在满足一定数据样本的情况下,上座率是院线最重要的排场依据。
其决策过程就是提高场次,于是上座率降低,继续提高场次,上座率狂降,降到受不了了(一般是10%),于是减少场次,上座率小幅度回升(此时一般已经是上映后期)。
院线就是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博弈,博小成本,博最大收益。
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上个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第一天京城等部分imax厅上座率达到九成,把院线干傻了,因为这是部纯纯文艺片,没排片的。
当天内大幅度加排片,全国平均上座率降低到7成,口碑几乎一边倒似的全是赞扬,院线继续加排片,一直加到上座率降到20个点出头收手。
《王的盛宴》为什么是商业烂片,这片子一开始小样本下上座率也有七成,看起来还将就。随即院线试探性加排片,上座率立马崩到10.45%这个盈亏点。
就这场而言,院线经理也面临这种抉择,也是小样本,而他肯定认为不会崩。因为他看到了观众的真实反应,看到了两巨头的人气——电影结束,不仅这个厅的人没走,其他厅的人也不走,想拦截到主演们。
零点场票房也出炉,九百四十万,国产新高。
第549章天降大任于斯人】
零点场,即当日零点开映的场次,它的票房总和就称之为零点场票房。零点场票房高并不意味着该片的最终票房就高,也不意味着其质量就高。
比如《画皮2》零点场票房600来万,是《大地震》的两倍以上,但两者的总票房相差不多,评分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不过吧,零点场票房还是代表了某种正向信号。
《1942》的零点场票房出来的比《十二生肖》早,堪堪过了300万,按照以上逻辑,《1942》票房大概率被《十二生肖》吊打……但现在还不能立刻下结论,因为灾难片可能在榜时间更久,最终导致总票房反超这种情况。
院线一般会给一天时间观察,如果确实不行再调整排片。
方沂当然知道以上事实,所以尽管电影现在相当成功,他仍然保持低调。媒体直截了当,想让他对隔壁《1942》放狠话:
“华艺临时降低分成,可以看做是对制片方这个身份的一种背叛……方导你也是老板,是我们国产影业的支柱人物,你怎么评价华艺的行为?”
方沂耸了耸肩:“我怎么评价不重要,事情已经发生。”
“那你对粉丝有什么教的?”
“做正确的事情,正确的做事情。”
底下粉丝把这话当做是对华艺委婉的批评,顿时同仇敌忾起来,使劲鼓掌。中间穿插一些相当激动的影评人或是电影爱好者,露出不解恨的表情,显然他们希望方导更具攻击性一些。
记者又转移目标,话筒给到大哥成。大哥成已经知道零点场票房,觉得可以上嘴脸了:“我觉得方沂说的不够劲,不够透……我这里表达我的看法,那就是从冯导配合降分成这件事情开始,他就不再是很好、很受尊重的一个电影人了,哪怕他今天票房很棒……他就不是了,我从今天起不会认!”
记者当然兴奋了,连连发问:“大哥你有什么要讲的?”
“我为什么被人捧大哥?因为我年纪大?还是因为我做人太霸道……你可以去了解,我为港地电影为中国电影做了些什么?我在社会层面上努力了什么……现在我来讲这些,不是今天要夸自己,而是把方沂和冯导或者华艺比较,不要论资历,你觉得谁更像大哥?你愿意认谁做大哥?”
“我当然是……我当然是……”
记者回味过来了:
冯大炮为什么非得拍着吃力不讨好的电影?因为他得提升自己地位,他想有个类似于《霸王别姬》、《活着》之类的电影,弥补他的短板,以后叫人再也无法看不起他,他将变成全方位的大导演。
一辈子都在拼命融进各式各样的圈子,而现在事情却恰恰走向反面——你往锅里面撒尿,怎么叫端碗的认可你呢?
大哥成价值观过于接地气,另外话也说的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