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号,方沂参加在徽省举办的第20届金鸡百花奖。
原《情书》剧组演员从各个地方赶来,因为获奖可能性较大,就算是正在拍戏的,也特批请假过来。
作为大陆名义上最高的电影类奖项,这个场合对于从业者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
方沂因为要准备《十二生肖》的戏份,给自己的特效团队揽活,这些天和郭凡一起的时间比和刘一菲的时间更久。郭凡也正值换下家的关键时刻,他一点不敢接触其他人,生怕方沂多想。
华艺影视有冯大炮坐镇,最近却通过各种渠道联系郭凡,开出不错的条件。比如承诺让郭凡拍摄一部小成本片子,成本虽然不多,但他有绝对的权力。
缺导演的光纤影业就更不要说啦,《画壁》被干碎之后,迷信港地团队的掌门人王长田转而接触内地导演。
事实上,郭凡也心动过,但不知是方沂心思缜密,暗暗警告他;还是方沂只是随口分享见解。
两人在京城的某室内卡丁车俱乐部里面,聊过几次行业发展。
十分钟一组,飙车四十分钟,男人们非常快乐。然后就着冰镇的北冰洋汽水,中场休息时,在一种很放松的状况下,方沂忽然问他:
“拍完《重返十七岁》后,你自己感觉我们在做的工业化是什么?”
郭凡忍不住端坐,严肃道:“更有效率。”
“说的真好,不过得具体一点?”
“正确的时间,有正确的人,出现在正确场合,做正确的事情;以前的片子是线性拍摄的,所以常常有一帮人在拍,另一帮人在等,如果是十几个、几十个人也不是不行……以后可能是上百个上千个人,因为观众要这种大场面是不是?但就不可以这么单线条来拍,那浪费的资源是很惊人的。”
“郭凡,你接近我想说的了,但话太多,有没有更精准且具体的。”
“管理企业一样的使用完整的流程,不断改进,提高效率,爆炸戏要有酒精管制、道具制作要顾及到后期特效、设备机械故障要短时间内解决,不同组别的人员有指导手册……是立体拍摄的,总而言之,同时有很多人在正确的场合,做正确的事,彼此间相互合作又不发生妨碍。”
“这样的解释还是太多,”方沂把汽水递给教练,踩一脚油门,越过了郭凡。
“郭凡,你想想现代汽车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们屁股底下这辆车啊……”
为了听清楚他即将说的话,郭凡只好也跟着猛踩油门,两人在狭窄的赛道中交错并行。但方沂之后不提这一茬了,而是继续练卡丁车,郭凡只能一直在心里想这车到底代表了什么答案。
教练随时在记录他们的练车成绩,这一组结束后,方沂让教练把那张表拿过来,接着又拿给郭凡。
显然,经过训练后,同样的线路,他们的圈速和最高速都在迅速提高,一直到当前水平的最高为止,不再增加。
郭凡不知为何,恍然大悟:“标准化?”
方沂点点头,“是的,标准化。”
第426章金鸡奖(一)】
标准化又是什么?
方沂之后没有直接给出定义,而是给出反例,他问郭凡:
“王京拍摄过一部科幻片《机器侠》,宣传的时候对标《变形金刚》,而实质上拍摄期间没有给后期制作留有余地,特戏团队最后用三个月时间赶工完成特技……”
郭凡直接就说,“这不是工业化。方导,就算《机器侠》的特效堪比好莱坞,也不是工业化。它根本没有摸到门路……他不如你也不如我。”
“那么,张一谋呢?张一谋拍《黄金甲》的时候,拍摄殿前厮杀那一幕,我听说一场戏动用了300万盆菊花,铺满13万平方尺的花海,铺露天长廊的红、蓝色地毡长达几百米……比我们至今拍过的任何场景都要更花钱。”
郭凡继续道:“更不是。”
“你凭什么这么说?大场面,大制作,中式古装大片,张又是国家级导演,这哪里不算?”
“我不是要……我不是敢批评张一谋导演,但是让我来造一个金字塔,我会想办法调用大型机械,用软件分析应力结构;而不是征用二十万民夫,给他们发精钢制作的小推车,日复一日的垒沙土。”
“你怎么都敢批评张一谋了?郭凡,我恐怕不敢这么说呀。”
郭凡的话掷地有声,“我知道你意思了,张导已经老派里最愿学习,最不迂腐的,但他也有力大砖飞的惯性思维……更何况其他人,何况那些拍一部电影要建一座城的?”
他下结论:“我们根本是思维上的不同,不是一路人。”
方沂劝他说慢一点,适时举起自己的北冰洋,和他干杯。
“砰!”
俩玻璃瓶相撞。
郭凡太过激动,猛灌一口好险没喷出来,他被引入到这种情景里面了,一下子有好多话想说,好多不满意要讲。就跟他肚子里涨的气一样,非得吐出来才痛快。
整个下午,他都在向方沂阐述自己的想法,言语中自然也流露出对老一辈的批评,而且因为掌握了更高明的方法论,他的立场带有一种俯瞰的傲慢。
和方沂分开的时候,冷风一吹,他清醒了,明白自己等于给方沂纳投名状。
郭凡拍《重返十七岁》声名鹊起后,已经从原本租借的京城隔断房搬出去了,经济条件大为改善。人一旦发达了抢手了,就忍不住有想法,他一直想,方导会用什么方法留住他?
他把其他公司给他开的条件拿来对比,想象方沂会如何安抚他,想得开心的时候,还忍不住笑出声。
——到底是用多少钱的薪水,还是帮他之后的作品站台,还是给他一些股权激励……他万万没想到,方沂这天出了张卷子,理由却是他一笔一划亲自填上去的。
使他意识到:
一旦脱离开方沂,他那一套其实是被这整个体系排斥的。
华艺或者是光纤这些制片公司,的确愿意挥舞两三千万投资给他机会,足够任何一个新人导演,建造他心目中的艺术金字塔。但绝不是用标准化的现代方式,而是摁着他的头让他当下一个包工头,带领一群人继续铲土。
郭凡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