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人喜欢你。”
“这怎么能知道?”
“那段时间我下岗了,那姑娘却常换新衣服……我们这块儿是职工宿舍,大家都很困难,当时有烧不起暖气冻得大哭的,整个小区都能听得见,你说,她怎么会和你顺路呢?”
尹川望着合照,发现袁之华笑的格外开心——他想起来,拍毕业照的时候老师故意把他俩隔得很远,袁之华一直相当文静,那一天却爆发了,把老师也控诉了一顿,非要站在自己前面。整个人哭成了大花猫。
大家没见过这样的她,只好照办。
拍照之前,她才抹干净泪,回头看到是自己,就哈哈的大笑,这大笑随即被“咔擦”记录下来了。
这就是我和袁律师倒数第二次见面了。
尹川不自觉的微笑起来,手指摁在照片上。
他父亲说,“我有一次在路上遇见了你刚把她‘送到’,告别后,她又冒着雪往回走,我忍不住和她提起这个事情……”父亲忍不住咳嗽的笑,“她跟我拉钩,让我一定要保密,又搀扶着我,送到了家里才罢休,但她怕你知道,她知道了你有这样的残疾父亲,所以故意不进门。真是好啊,好姑娘。”
“我一直想着……什么时候告诉你,但你很快就分班了,再也不提她……你学习越来越努力,心事重重,我也不敢让你分心,我想她也不敢让你分心吧。”
“诺?”
父亲把他带到杂物间,那里放着一辆落了灰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在这,上点机油,现在也能用。”
尹川把自行车擦干净,搬到了楼下,他踩着踏板,从家里出发,向着学校骑去。
吱吖,吱吖。
车轮飞快。
伴随着煽情的钢琴乐,漫天的大雪融化掉了,露出青葱的树叶,尹川感到身后有头发丝儿的清香味,以及恶作剧的挠痒。
有人在后座抱着他的腰,脸蛋搁在他背上,那上面是“哈市第九中学”的方块字,而抱他的人是闭上眼睛的袁律。
她并不像开头那样有男儿气,是个穿西装的母老虎。十年前的袁律,啊,应该叫袁之华,这个人非常文静而腼腆,那时候是穿连衣裙的爱哭鬼。
尹川全部想起来了。
导演特意在这里用上了略微偏黄的滤镜,像是搁置了很久的老胶卷,老照片,这代表1999的剧情正式开始,他已驶往过去,正在找回自己的记忆。
世界在他身上分为两半,一边是2009,一边是1999。
这就结束了吗?
不仅仅是这样。自行车行驶在空荡的人行道上,一侧的行道树不断后退。这个画面唯美但略显单调,音乐也停下来没有播放,只有轮子在雪上的莎莎音。
而方沂却故意在这单调的画面中多停留了几秒钟,简直能感受到现场观众不耐烦的情绪了。
刘天仙就紧张得捏了一下方沂的手,她感受到现场那股奇怪的气氛。
眼睛里在说:好长,什么时候结束呢,方沂。
忽然:
电影的画幅从16:9缩成了4:3。这是老式电视机上的画幅比,80后90后两代人都是看这种画幅比长大的。
显然这样的画面暗示比文字的提示更打动人心。当看到熟悉的学校时,所有人都知道已经到了熟悉的,1999。
第300章《情书》的不同】
东洋版本的《情书》剧情其实相当简单,为了不显得太粗浅,岩井俊二刻意弄出了一些悬疑,人为的制造巧合,比如博子和藤井树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
这样多少有一些失真,我们知道现实中不可能。
在叙事上也来回的交叉,而方沂遵循了现在,过去,现在的三段式结构。
要说明方沂保留了哪些内核:
首先,大雪是主角内心戏的外在化。
其次,主角回到了老家,ta在寻找那个曾经的同学时,也作了自我寻找,拼凑出了曾经被忽视掉的恋情——但是恋情不是最重要的,与自我的和解、成长是更重要的。
再次,“情书”不是一封写着我爱你的告白信。在岩井俊二的电影里面,这封情书是主人公最后发现的肖像画,那是ta被人喜欢过的力证。
而方沂这里,情书是什么呢?
在2010年的十月一日这一天,电影同时也在日本公映。岩井俊二参加了该地区的首映礼,当他看到如此华彩的镜头时,他心中自然猜到了,那一封情书恐怕是晚了十年的,早该来的判决书。
尹川在学生时代给袁之华讲解了无数道题,好像他比这女同学更聪明,但在人生价值取向的大题目上,尹川会输给他的笨前桌。
“当事人围绕诉讼请求依法提供了证据,本院组织当事人进行了证据交换和质证。对当事人无异议的证据,本院予以确认并在卷佐证……判决如下……”
在先前的庭审戏中,方沂给了一两秒的格式判决书特写。导演是不会浪费时间给无意义特写的,既然给到了,自然后面将有呼应。
现场的观众并不知道,但是高阶影迷,以及从业人士相当于在看参考答案。
第四,男主的确都死了。尹川并没有在物理层面上的死掉,但他忘记了袁之华,这其实也是不太可能的。我们生命中出现这样的人,也许不会在一起,但十年内很难忘得彻底干净。
也就是尹川刻意和过去分割了,选择封存掉这一段记忆,当然也包括记忆中的自己。
这是一段骑着自行车的镜头,而这个年轻人从2009骑到了1999。大家开始以为尹川要干巴巴的讲述自己的回忆,进而引入到过去的时间线时,方沂却给出巧妙、浪漫的一幕,当它出现在荧幕上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张大嘴巴,觉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陈恺戈不住的点头,略有得色。其实《霸王别姬》里面有一些此类的手法,简直不要钱一样的乱用,但方沂借助今天的技术,在视效上完成了对他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