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卿家,当年兴办洋务工厂的时候,沈卿家的义父,李鸿章李中堂大人也是跟哀家保证过的,说是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今你说,皇上乃天子,其一言一行,就是国本,国体。如今要皇上学习夷务,难道还是‘中学为体’吗?”
慈安太后看出沈哲似乎是不惧她,立刻搬出了李鸿章来压他一压,想来,这沈哲是个聪明人,再怎么样也不会敢反驳他义父的言论。
可沈哲偏偏是属泥鳅的,李鸿章的话那是“金科玉律”他不能更改当然也不能反驳,但这不带表旁边就没有他可以钻的空子。
“圣母皇太后恕罪,奴才以为皇上言行,难以为一国之本,大清之体。”
慈安太后听见这话,先是一惊,惊了片刻之后,才想起来发怒。从沈哲开始说第一句话开始,慈安太后就已经知道自己低估了这个和同治皇帝同岁的少年,也明白此次招安的败局自己已经注定了一半,沈哲是出国开国眼界的人,不是她的“大场面”可以镇得住的,但真是不看不知道,他不把慈安这个东太后放在眼里就算了,竟然对皇权都胆敢公然蔑视,想来,当年在金田村造反的太平天国的头领洪秀全对大清皇室的态度,那也就不过如此了,这个小子是想要造反吗?
慈安太后几近要拍案而起:“沈哲,你这是大不敬!”
沈哲见慈安太后盛怒,却也从容淡定,语气仍然是不慌不忙,低着头虽是表示尊敬,但整体的感觉,却让人觉着像是连正眼都不想瞧着太后一下:“母后皇太后请息怒,奴才并非是对皇上不敬。”
慈安太后沉默不语,帘外刮进来的冷风终于让她冷静了下来,现在就算是她立刻下旨将沈哲拉出去斩了,慈禧也会立刻前来“造次七级浮屠”,况且这东暖阁内,左右太监宫人都被她屏退,并没有人能来证明沈哲是说过那些大逆不道之言的,这个少年现在也算是慈禧身边的半个红人,而且他不像安德海是个无依无靠的太监,想杀就杀,他牵连这恭亲王,醇亲王,洋务派的中流砥柱李鸿章和左宗棠甚至还有一部分的清流派,情况向他当年私自出国的时候一样,总之还是那么句话,这个人,她动不得。
沈哲也没有要等慈安太后批准的意思,大大方方地开始为自己辩解。“奴才以为,若说皇上的一言一行,即是国本,国体,那么当年先帝在英法联军进攻北京之际避走热河,京城只留六王爷代以抚局,与英吉利和法兰西的代表周旋,几近无主,但大清百姓难道就会热认为这就是大清将天下拱手相赠吗?若是如此,为何当时北京城内,无一家一户,卷席以归外夷?奴才以为,那是因为我大清之民并不想让江山破碎,大清亡国,大好河山落入外夷之手。所以当年在广州,即便是朝廷军队龟缩不出,亦有三元里民众痛击英夷。奴才并不是想对先帝不敬,只是想向太后证明,我大清之体,在人心,不在圣上。义父当年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此意在于,百姓中华之魂不变,乃是华魂洋才也。”
慈安太后自小读圣贤书,自然也知道一个国家“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沈哲将咸丰作为一个反面案例,慈安心中虽有些膈应,但也无从反驳,自她嫁给咸丰那天就看穿了他的懦弱秉性,只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认了罢了,并不是她什么都不说,就代表她对咸丰的做法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