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齿常之带领的其他人趁机点燃帅帐,之后按照黑齿常之所授,一边厮杀一边大声喊喝“唐军主将以死,尔等奋勇杀敌将唐军赶出去!”
半信半疑的唐军抬头看到帅帐方向的大火,那里还有怀疑?就在军心大乱,溃败眼看就要开始时,身穿王文度盔甲的刘仁轨骑在马上出现在众军眼中。
“王文度。大声喊着“尔等勿信人言,本将军依然在战,尔等死战,击退来敌!”
“王文度”的出现令濒临溃败的唐军军心为之一振。多处校尉边打边撤逐渐都靠近了帅帐方向,一听“王文度。下令攻杀,立刻带着自己手下兵士向敌军反扑而去。
黑齿常之见事已不可为,乃下令撤兵。刘仁轨也不敢再行追击 两家各自分开。
刘仁轨怎会穿着王文度的盔甲?其实就在黑齿常之带人偷营,唐营大乱之时,刘仁轨带着手边的一些唐军杀退身边敌人,想要前往中军帐保护王文度,却现帐中早已空无一人,而王文度的一身盔甲却还好好地挂在木架之上。
接着就听到百济兵在喊“唐军主将以死,尔等奋勇杀敌”等话语,再看架上盔甲,刘仁轨认为王文度恐怕真的凶多吉少了。随着喊杀声越来越近。刘仁轨可是明白主将如果阵亡,那这支军队可就失去指挥,溃败在所难免,灵机一动,自己与王文度年纪、身材相若,不如冒充一下,看能不能阻止大军溃败的生。
想到这里刘仁轨命令随行兵士抵御敌军,取下王文度的盔甲刚要穿,大帐却已经起火。刘仁轨只能退至帐后用刀割裂帐篷,抱着王文度的铠甲钻出来。在一僻静地方换上王文度的盔甲,随手拉住了一匹身上没有鞍踞不知道是无主战马还是拉车的弩马便翻身骑上”二二高喊这才挽回了唐军的溃败之 黑齿常之这次袭营虽然打了唐军个措手不及,焚毁不少抬重帐篷,但唐军战死的却只有不到四百人,伤者居多,且多数是轻伤。在这些轻伤员里又有多数是被火焚伤,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这个力挽狂澜的刘仁轨何许人也?他与刘仁愿是什么关系?其实俩人没关系。如果非要弄点关系的话,应该五百年前是一家。
刘仁轨也不是普通人,但此人命运多蚌。用了半辈子时间好不容易爬到吏部给事中的位置却在立后事件里站错阵营受到波及,贬迁青州刺史。
这还不算最坏的,在青州任上给暗中准备平东战役的东夷都护程名振运送军粮时,却又意外遇到海上暴风,粮船多数沉没。这可不是小小事,俗话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近千担的军粮打了水漂,作为平东总指挥的程名振哪能不怒?而刘仁轨也被程名振一纸弹劾送到京城。他的青州刺史之职也算是做到头了,并且按律失机当斩。
这耍是落在武则天秉政时期,他刘仁轨就算有十个脑袋也被砍掉了。好在现在还是李治这个不喜欢杀人的皇帝秉政,这才逃脱被砍头的厄运,但死罪免了。活罪难免。也许是李治童心大起想要折磨一下这位倒霉人士,也许是李治好奇心大起。想看看程名振怎么对待这位。刘仁轨被充军配到苦主东夷都护程名振名下的辽东边军里当了一名老兵此时刘仁轨已经五十六岁。
一次程名振在视察边军时现了这位花白胡须的特殊“老兵”与之一谈之下,大是惊奇,旋即尽弃前嫌,调刘仁轨于都护府任兵曹操七品上参知军事。 此次调拨给苏定方的一万6军中刘仁轨作为中级官员随军出征,也多亏了这位仁兄这一手冒名顶替,挽唐军于溃败之际。事后麦仲肥从战报里得到消息后,忍不住也感叹道:是金子总会光。显然这块金子有点老了,不适合自己心里想推行的领导干部年轻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