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飓风直接在鄮县登陆,虽然大家已经抢收了一批可以收的粮食,但总体来说,鄮县的经济损失仍然是极其巨大的。
好在因为萧翀提前撤走了危险地带的百姓,人员方面倒没有多少伤亡。
相比鄮县的充分准备,江南道其他同被这一场飓风影响的州县,损失可比鄮县大得多了。
很多低洼地的村庄甚至直接被洪水淹没,没有及时撤出来的百姓全死在了水里。侥幸逃出来的人也成了浮萍,无家可归。
家被淹了,水退了还能回去,可是庄稼全被泡坏了,这才叫要命!
没有田里的出息,他们拿什么交税,拿什么填肚子,拿什么生活?
大灾之后的流民永远是古代官员头痛之事,赈灾可不是一件好做的事。
也怪他们县的县令,对于萧翀递出去的关于飓风一事不重视,发生了损失才后悔莫及!
唐初对于能交税的户口是很重视的,治下百姓的人数直接跟县令的绩效考核挂钩!
这世上有人忧愁,自然也有人欢喜,人类的悲欢从来都不相通。
面对朝着鄮县涌来的流民,萧翀就挺开心的,来者不拒!
他没有其他县令面临的粮食短缺困局,在飓风来临之前,早已经“打”过土豪,募集了一批。此时正好可以拿出来,养这些涌过来的外县流民。
当然了,纯粹地往外掏粮食布施赈灾,有去无回,这可不是萧翀的行事风格。
他最爱做的是把坏事变好事,把好事的利益挖掘到极致,一石多鸟!
流民就是浮浪人,对于萧翀来说,也等于是天生的劳役工,不用白不用!
他在鄮县大搞水利工程,它山堰、日湖此两处大水利工程本来就缺人呢!
所以这一次,涌来多少流民,他都全接受。
只是鄮县张开怀抱欢迎四面流民,流民自己却不敢往这里来了。江湖传言,去了鄮县就会被县衙拉去做苦役,这跟他们设想的白吃白喝度过难关后,再被打发回原籍的事,大相径庭啊!
林婉婉在飓风后去小溪镇看自己的产业,并顺便打听最近镇上的动向,听说了县衙最近的动作,脑海里直接就冒出了四个字——以工代赈!
可以啊,萧子房不愧是萧子房,没有辱没了“子房”这两个流传千古的字。
以工代赈的思想萌芽于春秋时期,兴起于宋朝,一直到现代的贫困山区都仍然存在以工代赈的项目。
在古代农耕封建社会中,每逢大灾,田地无法耕种,百姓流离失所。当政者为了守住人口和维持稳定,就必须要救助灾民。
但是呢,社会上百分之八十的财富都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王公贵族手里,他们可不会那么好心地捐献多少出来。